美華裔學生上補習班蔚然成風 不只為了分數(shù)

中國僑網(wǎng)1月31日電 據(jù)美國中文網(wǎng)微信公眾號報道,具有東方特色的補習班文化,在美國很多亞裔集中的社區(qū)早已生根發(fā)芽,如今頗具規(guī)模和影響力。在洛杉磯郡的多個城市中,課外補習班都受廣大華裔家庭的大力推崇。
華裔是補習市場的主力軍
南加州學院是洛杉磯亞裔補習連鎖機構的佼佼者之一。創(chuàng)辦人Andrew Kuo表示,他們從事30年補習班,雖然一直都有印度裔,韓裔,墨西哥裔,甚至是白人家庭把孩子送來,但華裔一直是補習市場的主力軍。最近這幾年,中國學生越來越多,因為相關政策開放了初、高中生的留學。
我們接觸了些前來送孩子上課的家長。被訪者普遍認為,補習和年齡大小無關,小孩子假如會覺得小學的課程難,那一定是有什么地方出了些問題,這個時候需要找懂孩子懂心理學的專家來幫忙,有經(jīng)驗的老師就可以對癥下藥解決問題,讓學生盡早排除困難和障礙,發(fā)展出正向的學習態(tài)度。從采訪中我們也明顯能感受到,在考學競爭壓力很大的加州,亞裔家庭的孩子大多都肩負了父母巨大的期望。

補課程不僅為提升分數(shù)
一直都會有不少孩子被送去課后補習是因為父母上班沒時間,而孩子通常兩點就放學了。Andrew認為,假如是被動型地把孩子扔在輔導機構,就像babysitting(孩子被保姆看管)一樣,等父母6點下班后過來接回家;或者是一味追求分數(shù)高低,用一種高壓的統(tǒng)治,造成不愉快的學習氣氛,那么這種補習就比較消極。但如果說像現(xiàn)在很多補習班所提倡的那樣,通過課外輔導來培養(yǎng)孩子對學科的熱愛,對知識的熱情,而不是像應試教育那樣單純要求詞匯的增加,那么這樣的補習才是值得去做的事情。
現(xiàn)在不少補習班學校都會有很多學業(yè)以外的課程,比如與時俱進的編程課。根據(jù)南加州學院升學輔導員的描述,現(xiàn)在各行各業(yè)都在轉型互聯(lián)網(wǎng)化,應對市場的需要,他們開設了只有暑假開放的的計算機編程課。這門課針對不同年齡的孩子是有區(qū)別設計的,但一致的是年輕人對電腦知識的狂熱。能讓孩子們在歡樂的氣氛中學到編程知識,這門課也得到家長們的一致好評。

美國所有名校的申請都要求不僅僅是學生的GPA(成績平均績點),還需要個人陳述、社會經(jīng)歷等多方面的權衡來證明孩子有獨特的視野和想法。一個名為”哈佛全方位”的輔導機構以高升學率而在華人區(qū)頗為出名。他們的升學顧問Vinnie向我們介紹說, 他們會依據(jù)孩子未來申請的學校和專業(yè)傾向,提供義工等社會活動的規(guī)劃性建議。比如說如何找到正確的義工服務機構,假如學生想去社區(qū)圖書館服務的話做多久合適,亦或者怎樣的課外活動經(jīng)歷對孩子申請大學更有效,學生有專長的話是不是應該去努力獲獎等等,這一類都是分數(shù)以外他們會多花精力的地方。
不過Vinnie也強調(diào),輔導機構的作用更像是催化劑,帶動孩子們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但真正需要大量研究和思考的,還是孩子們自己。
不可否認,近年來白人受到亞裔學生的高競爭壓力,名校錄取率受到了一定影響。而很多白人家庭又并不愿意花精力和財力在課后輔導上,自然會出現(xiàn)一些指責亞裔教育的聲音,而有不少人批評、否定補習班的教育。
參加輔導班的亞裔生Benju、Howard在受訪時表示,并不認為加入補習班給他們生活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反而覺得讓他們結識新的外校的朋友,比放學后一個人在家待著要有趣。而問到他們的目標,兩個孩子倒是很一致:“上常青藤名校”。
Benju和Howard對補習班的不排斥,不見得能代表美國青春期少年少女的普遍心理。但毋庸置疑,他們的父母一定對其嚴家教、高期望。亞裔家庭對孩子的高期望是催生補習文化的重要原因。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華人家長無一不迫切希望孩子長大后能過上更好的生活。要不要選擇給孩子上課后輔導班,每個家庭會視自家情況具體定奪。我們也希望補習文化越來越以人為本,變得更靈活、有針對性地適應新的時代的教育模式。(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