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清明在馬尼拉華僑義山祭奠旅菲華僑抗日先烈
中新社馬尼拉4月4日電 題:清明在馬尼拉華僑義山祭奠旅菲華僑抗日先烈
中新社記者 關(guān)向東
清明前夕,馬尼拉華僑義山,椰林青翠,榕樹華發(fā),緬梔子花盛開似雪。
94歲的菲律賓抗日華僑游擊支隊(以下簡稱“華支”)老戰(zhàn)士李康希和88歲的戰(zhàn)友呂水涯,4日來到菲律賓華僑抗日烈士紀念館講述抗日往事,向菲律賓華僑抗日烈士紀念碑獻花鞠躬,動情追思戰(zhàn)友。
1942年日軍占領(lǐng)菲律賓全境,52名旅菲華僑成立了“華支”,與菲律賓人民一道抗日。到1945年日本投降時,“華支”共參加大小戰(zhàn)役260多次,擊斃、俘獲2000多敵人,隊伍規(guī)模最多時有700多人。
13歲從福建來到馬尼拉的李康希,17歲追隨兄長李如炮加入“華支”抗日。他對記者說:“我講述段歷史,就是希望人們不要忘記日本侵華、侵菲,以及侵略亞洲其它國家的歷史,特別其是制造的一次次慘絕人寰的大屠殺。尤其是對慰安婦的蹂躪給婦女姐妹帶來的傷害。”
因為“華支”,李康希有了不一樣的人生:年輕時參加抗日戰(zhàn)斗,失去了兄長;壯年時為感謝菲民眾,與“華支”戰(zhàn)友頻有義舉,融入菲華社會;晚年為“前事不忘后事之師”,搜集華支歷史,講述“華支”故事。
當天,在呂水涯和老戰(zhàn)友們籌資修建的菲律賓華僑抗日烈士紀念館內(nèi),記者看到一整面墻的“華支”烈士畫像,以及在抗日戰(zhàn)爭中犧牲的華僑華人的遺物,包括武器、生活用品、書籍、手稿、信箋,還有大量二戰(zhàn)時期菲律賓戰(zhàn)場的歷史照片、后人追思的油畫作品。展館不大,情深義濃。
中國駐菲使館臨時代辦檀勍生向華僑義山內(nèi)多個時期建造的烈士紀念堂、紀念碑獻花。檀勍生在致辭中說,70多年前,日本侵華戰(zhàn)爭爆發(fā)后,為抗擊日本法西斯的入侵,廣大旅菲僑胞心系祖國,開展了聲勢浩大的救國運動,有力支援了祖國的抗日活動;戰(zhàn)火燒到菲律賓后,他們組建“華支”“戰(zhàn)時血干團”“抗敵后援會”“抗日義勇軍”等一支支華僑抗日隊伍,涌現(xiàn)了陳村生、于以同、鄫煥東等無數(shù)勇士。
檀勍生表示,清明義山祭掃早已成為駐菲使館每年必行的慣例,這不僅僅是為了向抗日英雄致敬,也是向中菲人民的血脈情誼致敬。(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