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設為首頁
首頁華僑華人

海外各國華人博物館:留住“記憶” 印證奮斗

2018年05月20日 08:37   來源:中國僑網   參與互動參與互動
字號:

    資料圖:當地時間2015年10月30日,美國舊金山華人歷史博物館,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文化大使余翠雁(左)向游客介紹由她策劃的旗袍展。展覽分為三部分,《從滿服到中國時尚》、《旗彩添姿》、《回眸》,盡現百年旗袍變遷。 中新社記者 劉丹 攝  

  中國僑網5月20日電 (孫翔)“如果你是華人,認為你與美國社會不能百分之百融入時,到博物館來會找到你的歸屬。”美國華人博物館(MOCA)設計師林瓔(Maya Lin)如此認為華人博物館的存在意義。

  據不完全統計,海外有8個國家建立了20座華人博物館。這些華人博物館留存著華僑華人的專屬記憶,講述著海外僑胞的奮斗歷史,也印證著世界文化交流共鑒的進程。

  在美國,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適逢宣傳亞裔貢獻的“亞太裔傳統月”。美國華人博物館講解員向公眾介紹“在美華人勞工史”。

  一個多世紀前,逾萬名華工修建了橫貫北美大陸的太平洋鐵路,他們的貢獻一直被埋沒。近年,華工的犧牲逐步獲得認可。2014年5月9日,美國勞工部將鐵路華工列入榮譽紀念堂;2018年5月10日,美國加州迎來首個鐵路華工紀念日。

  在馬來西亞,剛剛落成的馬來西亞華人博物館執(zhí)行主任林家豪介紹,該館館藏千余件文物,見證著華人自強不息的奮斗。

  “馬來西亞第一批由非英國人簽名發(fā)行的鈔票,是由華人簽名的。”林家豪介紹,早期馬來西亞貨幣發(fā)行由英國人控制,紙鈔簽名發(fā)行者也是英國人。1962年起,馬來西亞的紙鈔由時任財政部長簽字發(fā)行,而多位財政部長為華裔。

  馬來西亞華人博物館館藏該國1962至1967年期間發(fā)行的一元及十元的紙鈔,分別為敦李孝式、敦陳修信簽署的?!斑@點充分體現出華人在參與建國過程中不容抹殺的貢獻。”林家豪說,敦是一種最高等級的封銜,是馬來西亞統治者頒授予有功人士的。

  澳大利亞澳華歷史博物館保存著現今全世界最大的中國游行龍——千禧龍;日本神戶華僑歷史博物館講述著神戶華僑與辛亥革命不解的淵源;馬六甲的娘惹博物館見證中華文化與當地文化融合……海外的華人博物館鐫刻著華僑華人的成長歷程,留存了寶貴的他鄉(xiāng)“記憶”。(完)

中國僑網微信公眾號入口

>華僑華人頻道精選:

網站介紹 |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供稿信箱 | 版權聲明 | 招聘啟事

中國僑網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和建立鏡像 [京ICP備05004340號-12 ] [京公網安備:110102001262]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8315039 舉報郵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5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注僑網微信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另类一区,看片 国产 一区,无码专区中文字幕视频在线,国产成人无卡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