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裔青年鋼琴家劉曉禹獨奏音樂會在京舉行
華裔青年鋼琴家劉曉禹獨奏音樂會在京舉行
國際在線報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記者 張希焱):華裔青年鋼琴家劉曉禹獨奏音樂會8日在北京音樂廳舉行。
劉曉禹出生于法國巴黎,在加拿大蒙特利爾長大。他師從著名鋼琴家鄧泰山,被譽為當(dāng)代最具有音樂活力和技術(shù)天賦的青年鋼琴家之一。在2015年贏得歐洲獎(Prixd’Europe)冠軍后,劉曉禹還在仙臺國際鋼琴比賽、蒙特利爾國際鋼琴比賽、亞瑟•魯賓斯坦國際鋼琴大師賽等著名國際鋼琴大賽中獲獎。
在當(dāng)天的音樂會上,劉曉禹演奏的曲目展現(xiàn)了他對各個時期風(fēng)格大相徑庭的作品的把握,包括巴洛克鍵盤樂器的巔峰之作、巴赫的《G大調(diào)第五號法國組曲》、浪漫主義音樂兩大巨匠肖邦的《降b小調(diào)第二鋼琴奏鳴曲“葬禮進行曲”》和李斯特的《唐璜的回憶》、法國印象主義作曲家拉威爾唯美動人的《鏡子組曲》以及融合了古典、搖滾和爵士風(fēng)格的烏克蘭現(xiàn)代作曲家凱帕斯汀的《鋼琴變奏曲》。劉曉禹在演出后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從巴赫到凱帕斯汀,演奏曲目的年代跨度比較大。我希望通過演奏,表達我對這些作品的理解。”
面對這份極具分量的曲目單,年僅20歲的劉曉禹顯示出了超越其年齡的成熟和穩(wěn)重。嫻熟的技法和飽滿的情感把他對作品的思考與理解呈現(xiàn)在觀眾面前。在劉曉禹看來,想象力和感受力是藝術(shù)從業(yè)者非常重要的能力,“擁有想象力的人能夠從各種東西上吸收,缺少想象力的人就算給他再多的材料也沒有用處”。他說,“很多作曲家也沒有去過很多地方,但是他的作品都是靠著想象力完成的。想象力很重要,甚至比經(jīng)歷更重要。就像很多作曲家30多歲就離世了,但是他的作品可能80歲的人也理解不了?!?/p>
值得一提的是,劉曉禹在音樂會中彈奏的作曲家凱帕斯汀的《鋼琴變奏曲》顯得十分獨特。劉曉禹說,“爵士曲對古典音樂家來說是一個比較大的挑戰(zhàn),因為理解另外一種語言的東西比較困難。這對我來說是一種嘗試,我也很喜歡爵士音樂?!?/p>
劉曉禹8歲開始接觸鋼琴,“一開始沒有人逼著學(xué)琴,就是自己開始學(xué),也沒有煩。最初練習(xí)的時間很短,后來越來越喜歡彈琴,練習(xí)的時間就越來越長”,劉曉禹這樣描述他的學(xué)琴之路。15歲時,他即登臺與專業(yè)樂團一起合作,曾與克里夫蘭交響樂團、以色列愛樂樂團、仙臺愛樂樂團、烏克蘭國家交響樂團等樂團合作演出。2014年,他和中國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一起演奏了拉威爾的《G大調(diào)協(xié)奏曲》,這是他第一次在中國進行演出。
在8日音樂會的第一首返場曲中,劉曉禹特別演奏了作曲家朱踐耳的作品《翻身的日子》獻給中國觀眾,“彈這首曲子覺得很親切,我在加拿大也和華人有很多接觸”。與中國樂團的合作,讓他對國內(nèi)的古典音樂環(huán)境有了更多了解,“從樂團到觀眾都比較年輕化、很有活力,能夠給我?guī)硪恍﹦?chuàng)新的東西。我對中國觀眾了解還不多,但也感覺到越來越多的人對古典音樂感興趣?!?div class="hdvpvjplphdn" id="function_code_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