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華裔男助產士:意外入行是一生最好的錯誤
中國僑網(wǎng)9月3日電 據(jù)澳大利亞《星島日報》報道,替孕婦接生的助產士,以往人稱“穩(wěn)婆”或“執(zhí)媽”,顯示大眾認為這是女性工作。在澳大利亞西悉尼韋斯密醫(yī)院(Westmead Hospital)擔任助產士的華裔青年江積奇(音譯,Jack Jiang),最初也只因讀書選科時填錯志愿,才誤打誤撞入行,但做了18個月后,他已樂在其中,形容當初選錯科是“一生最好的錯誤”。
24歲的江積奇說:“一些人(孕婦)第一眼看到我時覺得沒什么,也樂于接受我的幫助。另一些人則感到奇怪和驚訝,因為我是男人而認為我不會是助產士?!?/p>
十號臺(Ten Daily)報道,助產士的英文“Widwife”中,包含了“妻子”(wife)在內,令一般人以為這是有性別限制的工作,但其實這個名詞的原來意思,只是“與女性工作”。
根據(jù)助產士及護士登記數(shù)據(jù),在今年3月,澳大利亞共有490名男性助產士,只占整體1.5%。在這女性壟斷的行業(yè)工作,江積奇承認,入行并非其原意,“我進入助產士行業(yè)是一場意外,但令我留下來的,是我喜愛(對孕婦和嬰兒)較長期的持續(xù)照顧……以及我愛嬰兒?!?/p>
他憶述:“最初我(讀書選科時打算)申請護理及救護,但我肯定是錯誤按下了一些(電子選科表上的按鈕),讓我意外地選擇了修讀護理及助產。”
不過,如今已入行18個月,積奇說這是“一生最好的錯誤”,“我從沒想過最終來到這里或愛上這工作。所以我會說,如果你有機會參加學校的計劃去累積工作經(jīng)驗,你一定要去和深入了解。”
雖然如此,積奇直說這份工作壓力很大,有時頗為難過,“有時看著嬰兒死去真的很難過,特別你看到他們那么活生生,你幾乎以為他們只是睡著了。很難承認嬰兒已死,為他們準備葬禮簡直令人心碎?!?/p>
助產是職場人口正在老化的行業(yè),約40%職員年逾50。紐省護士及助產士協(xié)會表示,在都會區(qū)以外,經(jīng)常有醫(yī)院需要助產士。該會的姬亞達(Judith Kiedja)說,省內一些大學停辦助產兼護理的課程,所以要找課程來修讀并不容易。
目前澳大利亞有36萬名注冊男護士,即每50名護士便有7個男性。相比下,男助產士比例只僅多于1%。姬亞達認為,助產士須由女性擔任只是大眾偏見,“我敢說,很多婦產科醫(yī)生是男人,而女人不覺得被男醫(yī)生治療是有問題。對一些信仰來說,這是個問題,但可以容易解決,那真的只是個小問題。”
她續(xù)稱,若有更多男性入行,對職場和家庭來說都是好事,“在(醫(yī)院的)茶室里,有多些男人是好事;但同樣地,現(xiàn)代父親們愈來愈多接手(育兒工作),有男助產士教他們(替嬰兒)洗澡和喂飼技巧和時間,以及跟母親討論康復情況,真的幫助到父親參與和了解?!?Wa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