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僑機工歷史記錄者林韶華:“把歷史留給后人”
原標題:南僑機工歷史記錄者林韶華:“把歷史留給后人 相信會有人追尋”
中新社昆明10月24日電 題:南僑機工歷史記錄者林韶華:“把歷史留給后人 相信會有人追尋”
中新社記者 胡遠航
“一走進來,看見羅老(云南唯一健在的南僑機工羅開瑚)敬禮的照片立在這,就忍不住想起馬來西亞那些老機工們。他們每次見到我都會敬一個軍禮?!?4日,一踏進位于昆明市區(qū)的南僑機工歷史文化社區(qū),馬來西亞砂拉越華人學(xué)術(shù)研究會會長林韶華的眼眶就濕了。參觀之余,她向中新社記者講述其尋訪老機工的往事。
林韶華是馬來西亞南僑機工歷史最早的研究者之一。已是古稀之年的她,將自己稱作為“一個記錄者”。多年來,她四處奔波,采訪眾多海外南僑機工,并與丈夫房漢佳合著圖書,填補了馬來西亞南僑機工研究空白。
南僑機工是中國抗戰(zhàn)史上一個悲壯的群體。1939年中國半壁江山淪陷,滇緬公路成為抗戰(zhàn)“最后的生命線”,急需大批技術(shù)嫻熟的司機與機修人員。在“南僑總會”主席陳嘉庚先生的號召下,3200多名華僑青年趕赴前線。他們中許多人犧牲在滇緬公路和抗日戰(zhàn)場上,只有1000多人回到原居住國。
如今,中國國內(nèi)健在的南僑機工僅為個位數(shù)。云南這個南僑機工曾經(jīng)戰(zhàn)斗過的地方,也僅剩羅開瑚一位老機工。
“天氣好的時候,羅老常常會來社區(qū)轉(zhuǎn)轉(zhuǎn)。但今天他身體不太舒服……”聽到社區(qū)工作人員稱羅老身體不太好,林韶華眉頭緊鎖。
“尋訪機工,就是在和時間賽跑。”林韶華告訴記者,最開始接手丈夫遺愿尋訪機工,常常因為歷史原因、交通不便,“無從下手”;如今,機工們相繼離去,“無法挽留”,讓人心焦。
“當(dāng)初,為了找到檔案上記載的砂拉越的5位南僑機工,我常常守在街角和各個咖啡館里,一有老人出現(xiàn)就去打聽情況。但知道的人少之又少。”林韶華回憶稱,她和丈夫曾組織砂拉越5位老機工相聚,看著白發(fā)蒼蒼的老人在抗戰(zhàn)結(jié)束60多年后首次聚會,心中感慨萬千。
“老人們從戰(zhàn)場歸來后,很少說起回國抗日的經(jīng)歷。但聚在一起時,都止不住地激動。那一刻,我們想的就是好好守護這段歷史?!绷稚厝A說,隨著時間的流逝,5位老人都已經(jīng)離去。海外的最后一位南僑機工李亞留也于5月在馬來西亞逝世,“他生前念念不忘的就是回昆明”。
“雖然機工們在遠去,但歷史不應(yīng)被遺忘?!痹诹稚厝A看來,南僑機工的歷史不僅是南洋華人的歷史,更是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的一部分?!案匾氖?,這段歷史背后南僑機工愛鄉(xiāng)、愛國的精神”。
林韶華坦言,“隨著親歷者相繼去世,依然還有眾多華人甚至機工后代不甚了解這段歷史。但仍然要不斷挖掘,至少把這段歷史留給后人。相信也會有人來追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