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設為首頁
首頁華僑華人

哀悼!建筑大師貝聿銘逝世 “華人之光”他當之無愧

2019年05月17日 09:55   來源:中國僑網(wǎng)   參與互動參與互動
字號:

視頻:哀悼!華裔建筑大師貝聿銘去世 享年102歲  來源:中國新聞網(wǎng)

  中國僑網(wǎng)5月17日電 題:哀悼!建筑大師貝聿銘逝世 “華人之光”他當之無愧

  據(jù)美媒報道,5月16日,著名華裔建筑師貝聿銘( Ieoh Ming Pei)去世,享年102歲。貝聿銘1983年獲得建筑界最高榮譽普利茲克獎,被譽為“現(xiàn)代主義建筑的最后大師”。

華裔建筑大師貝聿銘
華裔建筑大師貝聿銘

  貝聿銘祖籍蘇州,1917年4月26日出生于廣州。“聿銘”寓有光明之意。而貝聿銘做建筑的理念,也是“讓光線來做設計”、“建筑是對陽光下的各種體量的精確的、正確的和卓越的處理?!?/p>

  貝聿銘以中華文化為根,學貫中西,參與設計、改造的著名建筑有100多處,不少都是世界性地標,作品遍布世界四大洲。法國巴黎羅浮宮的玻璃金字塔、美國國家藝廊東廂、香港中銀大廈、蘇州博物館都是貝聿銘的作品

  “富過15代的家族”

  貝聿銘是蘇州望族之后,在蘇州知名園林獅子林里度過了一段童年時光。

  他出生那一年,叔祖貝潤生花費80萬銀元買下獅子林,花巨資修繕,供家族之用。

  貝聿銘所在的貝氏家族被媒體稱為“可能是中國唯一富過15代的家族”。這個家族于明代中葉遷居蘇州,是當時“蘇州四富”之一。家族持續(xù)興旺,叔祖貝潤生是“顏料大王”,父親貝祖詒則是知名銀行家,曾任南京國民政府中央銀行總裁。

  童年時代的貝聿銘在獅子林里度過寒暑假,中國古典園林成了他最初的建筑啟蒙?!皠?chuàng)意是人類的巧手和自然的共同結(jié)晶,這是我從蘇州園林中學到的。”后來功成名就的貝聿銘如是說。

  求學美國 嶄露頭角

  1935年,打算系統(tǒng)學習建筑的貝聿銘,登上了遠赴美國的郵船。

  最開始,他進入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筑系,不久后“嫌棄”賓大當時在“常青藤”高校聯(lián)盟中排名最低,便用了兩周時間,轉(zhuǎn)學到麻省理工學院。

  1940年,貝聿銘以優(yōu)異的成績畢業(yè),獲得了美國建筑師協(xié)會的獎項。畢業(yè)后,他本已準備回國。但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他加入美國空軍,服役三年。

  兵役結(jié)束后,他堅持繼續(xù)求學,進入哈佛研究生設計學院攻讀碩士學位。他追隨瓦爾特·格羅皮烏斯(Walter Gropius)和馬塞爾·布勞耶(Marcel Lajos Breuer)。

  瓦爾特·格羅皮烏斯,是現(xiàn)代主義建筑學派的倡導人和奠基人,他將建筑與相關(guān)學科融合、注重合理性的觀念深深影響了貝聿銘。

  馬塞爾·布勞耶,是國際式建筑最有影響的建筑師之一,對光有著濃厚的興趣。受他影響,貝聿銘將光視為設計建筑時最先考慮的問題之一,也因此獲得了“光線魔術(shù)師”的美譽。

圖為1985年9月27日,享譽世界的華裔建筑大師貝聿銘在法國巴黎盧浮宮玻璃金字塔沙盤前。
圖為1985年9月27日,享譽世界的華裔建筑大師貝聿銘在法國巴黎盧浮宮玻璃金字塔沙盤前。

  注重細節(jié),用實力獲得榮譽

  1948年,31歲的貝聿銘離開安靜的校園,從他居住的波士頓劍橋小鎮(zhèn)(Cambridge)來到大城市紐約。

  貝聿銘加盟房地產(chǎn)開發(fā)商,擔任建筑研究部主任。這成為貝聿銘人生軌跡轉(zhuǎn)變的一個節(jié)點。

  貝聿銘從設計公寓起步。戰(zhàn)后龐大的需求,讓他承接了無數(shù)城市規(guī)劃、居民房的工程。特別是他在費城設計的三層社會公寓,因為既有建筑美感又經(jīng)濟實用,深受工薪階層的歡迎。

  后來,貝聿銘的設計對象逐步轉(zhuǎn)向公共建筑。

 圖為華裔建筑大師貝聿銘的作品——肯尼迪圖書館。
圖為華裔建筑大師貝聿銘的作品——肯尼迪圖書館。

  1964年,貝聿銘獲得肯尼迪圖書館的設計權(quán)。這是他從美國一流設計師路易斯·康、密斯手里贏下的案子。

  獲勝秘訣,就在于貝聿銘的細心。

  當時,肯尼迪夫人杰奎琳親自對三名候選人進行了考察,名氣最大的密斯漫不經(jīng)心,抽著雪茄不緊不慢地和她對話;路易·康穿著不修邊幅,辦公室也是亂糟糟的。

  貝聿銘卻細心研究了杰奎琳的喜好。得知杰奎琳很在意別人的儀表、對她的尊重程度,貝聿銘重新布置了事務所,屋內(nèi)擺滿了白玫瑰、人人衣著正式得體。

  憑借飽含熱情的講解、外交家般的談吐和略帶神秘的東方貴族氣質(zhì),貝聿銘獲得了肯尼迪圖書館的設計權(quán)。

  他所設計的肯尼迪圖書館,被公認為美國建筑史上最佳杰作之一。美國建筑界因此宣布1979年是“貝聿銘年”,并授予他該年度的美國建筑學院金質(zhì)獎章。

 圖為1989年3月3日,法國巴黎,建筑大師貝聿銘在他設計建造的盧浮宮金字塔前留影。
圖為1989年3月3日,法國巴黎,建筑大師貝聿銘在他設計建造的盧浮宮金字塔前留影。

  1981年,法國推出巴黎盧浮宮重建計劃,時任總統(tǒng)弗朗索瓦•密特朗邀請全球15位知名博物館館長推薦設計師,13位館長不約而同地推薦了貝聿銘。

  1983年,經(jīng)過兩年深思熟慮的密特朗,把這一消息正式對外發(fā)布,這也是法國唯一一項沒有通過競爭就直接指定建筑師來設計的國家工程。

  消息一出,極大地刺激了法國人,幾乎全法國都反對,這也讓貝聿銘承受了史無前例的壓力

  貝聿銘的兒子回憶:“當時法國人真是目瞪口呆,甚至惱羞成怒,大叫怎么叫一個華人來修我們最重要的建筑,貝聿銘會毀了巴黎?!?/p>

  然而,貝聿銘不愿意妥協(xié)。

  他保證說,自己來自擁有古老文明的中國,一定會尊重法國的傳統(tǒng),并自信地公布了自己以玻璃金字塔入口為代表的改建工程設計圖。

圖為1989年3月29日,法國前總統(tǒng)密特朗(左)在出席巴黎盧浮宮金字塔開幕式時與貝聿銘(右)握手。
圖為1989年3月29日,法國前總統(tǒng)密特朗(左)在出席巴黎盧浮宮金字塔開幕式時與貝聿銘(右)握手。

  經(jīng)過4年施工,1988年3月,時任法國總統(tǒng)密特朗在金字塔內(nèi),授予貝聿銘最高榮譽勛章。

  “根在中國,倍感榮幸”

  1978年,貝聿銘應邀回到中國,希望他為城市規(guī)劃和建設提供咨詢。

  貝聿銘設計了北京香山飯店、香港中國銀行、中國駐美國大使館等項目。

  特別是香港中銀,當年,父親貝祖貽一手開辦了香港中國銀行,又由貝聿銘負責設計重建。他要賦予香港中銀大廈以“中國人的雄心”,讓大廈成為中國的象征之一。

  當在國外被問及是哪里人時,貝聿銘總是這樣回答:“我來自中國蘇州。”

    圖為華裔建筑大師貝聿銘作品——中國蘇州博物館。王建康 攝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圖為華裔建筑大師貝聿銘作品——中國蘇州博物館。王建康 攝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2002年,85歲高齡的他,再度出山為故鄉(xiāng)蘇州設計了蘇州博物館新館。這座坐落于貝聿銘故鄉(xiāng)的建筑,集貝氏現(xiàn)代主義幾何美學與蘇州古典園林神韻與一身,與貝聿銘兒時經(jīng)常玩耍的私家園林獅子林,僅一墻之隔。

  在開館儀式上,他說:“我73年前離開中國,但根在中國、在蘇州。這個博物館新館,就是我對家鄉(xiāng)的一點小小貢獻,有生之年還能有機會,為故鄉(xiāng)留下一個紀念,我倍感感恩榮幸?!?/p>

  “華人之光”當之無愧

  對在美華人而言,貝聿銘則始終是一個驕傲的存在,是領著大家一起往上打的開路先鋒和元老。

  1980年代末,貝聿銘總在現(xiàn)實中感到美國社會對中國的偏見,甚至歧視,與他交好的大提琴家、華人馬友友也被類似問題困擾:“美國記者居然會問我中國人是不是還抽大煙,簡直是天方夜譚?!?/p>

  于是,他們產(chǎn)生一個想法——把在美國的杰出華人聯(lián)合起來,面向美國主流社會發(fā)出中國人的聲音,而且付諸行動,成立了百人會。

  如今,百人會已擁有會員超過150人,成為中美及兩岸交流溝通的重要紐帶與橋梁,成員均為在各自領域取得卓越成就的美籍華人領袖。

  就在今年3月份,貝聿銘與臺積電創(chuàng)辦人張忠謀,一同獲選美國百人會(Committee of 100)終身成就獎。

  貝老,一路走好!

  來源:中國僑網(wǎng)微信公眾號 (ID:qiaowangzhongguo)作者:韓輝

【責任編輯:韓輝】
中國僑網(wǎng)微信公眾號入口

>華僑華人頻道精選:

網(wǎng)站介紹 | 聯(lián)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供稿信箱 | 版權(quán)聲明 | 招聘啟事

中國僑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未經(jīng)授權(quán)禁止復制和建立鏡像 [京ICP備05004340號-12 ]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2001262]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8315039 舉報郵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5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關(guān)注僑網(wǎng)微信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另类一区,看片 国产 一区,无码专区中文字幕视频在线,国产成人无卡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