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設為首頁
首頁華僑華人

貝聿銘:建筑史上的華人之光

2019年05月17日 21:07   來源:新華網(wǎng)   參與互動參與互動
字號:

  原標題:貝聿銘:建筑史上的華人之光

  新華社紐約5月16日電(天下人物)貝聿銘:建筑史上的華人之光

  新華社記者長遠

  知名美籍華人建筑師貝聿銘16日在紐約曼哈頓一家醫(yī)院逝世,享年102歲。

  美國肯尼迪圖書館、美國國家美術館東館、法國盧浮宮擴建工程、北京香山飯店、蘇州博物館新館……貝聿銘一生留給了世人一幢幢無與倫比的精美建筑,拿下眾多建筑界的重頭獎項,被不少媒體稱為“現(xiàn)代主義建筑最后的大師”。

  少年結下建筑情緣

  貝聿銘1917年生于廣州,年少時光多在香港和上海度過。中國有句古話叫“富不過三代”,但貝家早在明朝已是在蘇州經(jīng)營中醫(yī)藥的大戶,到了清末民初又開始涉足金融業(yè)。父親貝祖貽為銀行家,1919年到香港創(chuàng)辦中國銀行香港分行。

  蘇州知名園林“獅子林”是貝家祖宅,小時的貝聿銘通常會在暑假回去居住。穿梭在亭臺、回廊、奇石和竹林之間,“獅子林”賦予了他對建筑最初的審美和靈感。成名后,他曾贊嘆蘇州園林的迂回曲折之美,認為其在有限空間內給人無限遐想,并稱這成為他個人創(chuàng)造力的啟蒙。

  隨家人搬到上海居住后,貝聿銘見證了上海國際飯店的拔地而起。他曾告訴媒體:“我被它(上海國際飯店)的高度深深地吸引了,從那一刻起,我開始想做建筑師?!?/p>

  18歲時,貝聿銘赴美留學,先后在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學習建筑學。畢業(yè)后,他先是在一家地產(chǎn)開發(fā)公司擔任建筑總監(jiān),后來又成立了自己的建筑事務所。貝聿銘多采用混凝土和玻璃建造自己的作品,善于運用幾何圖形與光線的自然結合。他曾說,光線是建筑設計最核心的元素,技術和材料都是其次的。

  創(chuàng)造杰作享譽世界

  由于主持美國國家美術館東館和肯尼迪圖書館等知名建筑的設計,貝聿銘于1983年獲得建筑界最高獎項普利茲克獎。大獎評委會認為,貝聿銘的建筑體現(xiàn)了對現(xiàn)代主義的信仰,并因精妙的細節(jié)、抒情性和美感而被賦予人性化特色。

  令貝聿銘更加聲名遠揚的是巴黎盧浮宮擴建工程。盧浮宮入口處現(xiàn)代主義風格的玻璃金字塔,被公認是貝聿銘的代表作之一,如今與作為世界著名博物館的盧浮宮一道成為法國首都巴黎的地標景點。

  然而,玻璃金字塔1989年落成以前,其設計理念曾遭受巨大非議。許多法國人認為貝聿銘富有現(xiàn)代感的設計會毀掉這座歷史遺產(chǎn)。好在他得到了時任法國總統(tǒng)密特朗的大力支持。

  當工程完工后,輿論風向從爭議轉向贊美。貝聿銘曾說:“如果要我說一件我確定自己沒有搞砸的事情,那就是盧浮宮?!?/p>

  盧浮宮館長讓-呂克·馬蒂內認為,玻璃金字塔是盧浮宮重振雄風的轉折點?!霸谌澜绲牟┪镳^中,只有盧浮宮的入口本身堪為藝術品?!?/p>

  一生難改“中國氣質”

  盡管18歲就遠離故土,長期生活在美國,但貝聿銘一直認為,自己骨子里還是中國人。1974年,闊別故土數(shù)十載的貝聿銘首次回國尋根,拜祭祖先。看到當時的中國建筑師多效仿東歐和蘇聯(lián)建筑,他認真地勸誡他們多多回望自己的歷史,從中國傳統(tǒng)建筑中學習借鑒。

  晚年,貝聿銘接手了不少中國的建筑項目,如中國銀行總部大廈、北京香山飯店、中國駐美國大使館等。貝聿銘還為自己的老家蘇州設計了蘇州博物館新館,并將其稱為“最親愛的小女兒”。在2006年的開館慶典上,貝聿銘深情地說:“我是中國人,也是蘇州人,希望這個建筑能給蘇州,給中國做一點小小的貢獻?!?/p>

  貝聿銘有三個兒子,名字分別為貝定中、貝建中、貝禮中,唯一的女兒名為貝蓮。貝建中曾在訪談中說,在美國長大并不意味著不了解中國。

  1990年,貝聿銘和其他知名美籍華人一起在紐約成立了美國華人精英組織“百人會”,以推動美籍華人全面參與美國社會生活并促進中美之間建設性關系的發(fā)展。

  5月16日,中國駐美大使館在獲悉貝聿銘去世的消息后發(fā)表哀悼聲明,高度評價了貝聿銘的貢獻:“貝老卓越的建筑設計對世界建筑史做出了極為重要的貢獻。作為美籍華人,貝老終身致力于促進中美兩國人民間的相互了解,增進東西方文化交流。其杰作之一,中國駐美國大使館館舍堪稱東西合璧的典范,彰顯了持久友誼和共同未來。我們深切感懷貝老的建筑遺產(chǎn)及對世界的影響。”

【責任編輯:史詞】
中國僑網(wǎng)微信公眾號入口

>華僑華人頻道精選:

網(wǎng)站介紹 | 聯(lián)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供稿信箱 | 版權聲明 | 招聘啟事

中國僑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jīng)授權禁止復制和建立鏡像 [京ICP備05004340號-12 ]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2001262]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8315039 舉報郵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5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注僑網(wǎng)微信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另类一区,看片 国产 一区,无码专区中文字幕视频在线,国产成人无卡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