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華裔對家暴警覺性低易釀悲劇 專家吁及時求助
中國僑網(wǎng)10月10日電 據(jù)美國《世界日報》報道,10月是美國“全國家暴警覺月”(Domestic Violence Awareness Month),紐約勵馨婦幼關(guān)懷中心和紐約親子互助會8日在布魯克林舉辦講座倡導反家庭暴力,勵韾表示,華裔對家庭暴力的警覺性低,經(jīng)常無法在第一時間解決問題,還要經(jīng)由第三方介入才發(fā)現(xiàn)自己遭家暴。
勵馨婦幼關(guān)懷中心總干事劉元芬表示,家庭暴力不僅涉及夫妻間,還包括成年父母不當管教孩子、成年子女虐待父母等;此外,施暴者以金錢控制作為威脅,或有言語暴力、冷暴力等行為,雖不涉及肢體沖突,但也被視為家暴。
她說,華人認為婚姻不存在性暴力,但其實只要在夫妻任何一方?jīng)]有意愿之下進行的性行為,就可被列為強暴;但因華裔通常是隨著伴侶移民來美,常為了移民身份或小孩等原因而一再忍讓,未能在最好的時機制止施暴者行為。
劉元芬表示,紐約市一年的報警電話中,有27萬通電話是因家暴,其中5000通電話來自華人家庭;但華人“不鬧出大事不報警”的觀念根深蒂固,她相信實際發(fā)生的家暴事件遠多于5000通電話,許多家暴案都是到最后因小孩在學校出現(xiàn)問題才被揭發(fā),由校方或鄰居報警介入。
劉元芬說,勵馨曾接手過不少類似案件,在法院對施暴者發(fā)出人身保護令后,身為受害者的家長仍允許施暴者返家與孩子接觸;她強調(diào)市兒童服務(wù)管理局(ACS)專員將會前往案主家檢查,若發(fā)現(xiàn)這一情況,將斷定受害者沒有能力保護孩子,最終會將孩子帶走,因此家長一定要對此有所認識。
她表示,盡管有些個別情況在法律上很難解釋和介入,尤其每個州的法律、保護令限制不一,但遭遇家暴最重要的是立即尋求法律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