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巫裔女孩愛上華文 延續(xù)種族融合共存情誼
中國僑網(wǎng)12月22日電 據(jù)馬來西亞《星洲日報》報道,馬來西亞和中國的文明交往像一卷錄影帶,可以略盡千年縮影,也可以延展民族生命的光輝;馬來人和華人的文化交流像一本記事簿,可以寫盡千山萬水,也可以延續(xù)種族融合的燦爛。
生長在馬來西亞這片土地,多元種族、膚色和宗教一直都是特色,了解和學習彼此文化似乎是不足為奇的事情,求同存異儼然是馬來西亞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華人知道馬來人的習俗、馬來人學會華人的語言、華人明白馬來人的禁忌、馬來人喜歡華人的文化……除了彰顯馬來西亞華巫文化的交融,里頭亦蘊含著馬中千百年來和諧共存的情誼。
自小擁有語言天賦 老師推薦到華小念書
若只聞其聲不見其人,娜迪亞一口流利的華文,會讓人誤以為這是一名華人,但其實上她卻是出生在普通馬來家庭的巫裔女生。
這名包著頭巾的的女孩,一年前剛在中國人民大學完成工商管理學士學位,隨后畢業(yè)回馬來西亞工作。
“我喜歡學習華文和中華文化,因為這讓我見識到不同的世界,跟更多不同國家的人溝通?!?/p>
娜迪亞21晚在配合馬中建交45周年舉行的《45:多元包容,美美與供》專題紀錄片分享會上憶述,小時候她在幼兒園班展現(xiàn)語言天賦,因此就被老師推薦進入華小就讀。
“讀幼兒園時,學校周末有華文補習班,那時候還是小孩子的我就很好奇,跟媽媽說要去那個補習班?!彪m然只是“一二三四”這些簡單的華語,但老師卻驚訝地發(fā)現(xiàn)這名馬來小女生學得很快,為此就問其母親要不要把這孩子送去華???
娜迪亞家里有5個兄弟姐妹,但只有她和幼弟去華小學華語。當時娜迪亞的母親第一次把孩子送去華小就讀,內(nèi)心難免忐忑。
“剛上學的時候,媽媽感到非常擔心。她常會想我的功課不會做怎么辦,因為家里沒有人可以問;她和爸爸每天都會去找我的班主任,問對方可不可以把課業(yè)翻譯成馬來文,讓他們可以在家里教我?!?/p>
剛開始感到無所適從的家人,后來也慢慢接受她在華小就讀的事實。
她笑說,自己最喜歡跟同學在電話上聊八卦,因為家里沒有人聽得懂。
靠與友聯(lián)系維持華語水平
升上國中后,由于課業(yè)繁忙,而華文班只有放學后才有額外授課,娜迪亞唯有忍痛放棄學習華文?!坝刑鄸|西要兼顧,我無法學下去。直到考完馬來西亞教育文憑(SPM)后,我獲得森那美(Sime Darby)提供獎學金到中國升學,這才讓我重拾學習華文的機會?!?/p>
問她會不會害怕自己因很久沒接觸華文而落于人后,娜迪亞笑說:“不會啊,雖然我在中學沒有拿華文課,但我還是有華文基礎,而且有跟華人朋友保持聯(lián)絡,不會忘記如何說華語?!?/p>
她還自豪表示,那時自己的華語還好過很多華人朋友呢?!耙郧叭A小老師就說我很吵,很喜歡講話,所以覺得學習華文沒有問題。而且我常常參加講華文故事比賽和作文比賽等,大多時候都會得獎?!?/p>
異國同學操流利華語
回顧到中國升學初期,娜迪亞認為,印象最深刻的事情,就是剛到機場時,一名非洲學生前來迎接她和其他5名同學時,劈頭就是一句字正腔圓的華語。
“你們是不是馬來西亞的同學啊?你們跟我來吧,去宿舍那邊。”
她笑言,只是自己第一次聽到非洲人說華語,覺得非常新奇,而后發(fā)現(xiàn)不止非洲人,當?shù)匕闹奕撕桶⒗硕寄苷f出一口流暢的華語。
“那時候我還以為自己會華語,去到中國沒什么問題吧?但我在那邊很多時候都聽不懂,我們也要常常注意自己的馬來西亞腔調(diào),怕當?shù)厝寺牪欢覀兊恼Z言?!?/p>
娜迪亞坦言,中國競爭很激烈,這也導致他們時刻都自我鞭策,不敢懈怠。
“尤其是他們的數(shù)學程度真的很高,很多時候我就覺得,這么厲害的他們都在讀書,為什么我們不讀書?”
常當馬來西亞游客導游
從馬來西亞飛往中國的航班很多,所以在當?shù)刈x書的娜迪亞會不時充當馬來西亞游客的導游,讓國人能夠體驗真正的中國民間風情?!榜R來同胞到那里旅游時,我會帶他們?nèi)ヒ恍┑氐赖木包c,一些沒什么游客會去的地方,并借此認識更多馬來西亞的朋友?!?/p>
她說,由于負面新聞影響的關系,造成一些馬來西亞人對中國產(chǎn)生不好的印象,這時自己會為此解釋一番,促進中國的形象。
“一些人會在網(wǎng)上看到中國是怎樣怎樣,但我會和他們說,我在這里生活到很好?!?/p>
2018年7月畢業(yè)后,娜迪亞回到馬來西亞,并在森那美公司從事企業(yè)社會責任(CSR)工作。
“回到馬來西亞,我還是覺得馬來西亞還是我的家鄉(xiāng),但如果有機會的話,我還是會想要回到中國?!?/p>
受華人“公平”啟發(fā) 讓兒女接受華文教育
年少時醉心研究伊斯蘭知識的莫哈末阿當,曾在一家華裔經(jīng)營的企業(yè)上班,為此接觸到華人文化,深感華人價值觀之優(yōu)良,就決定未來一定要讓孩子接受華文教育。
如今,在4名孩子當中,有2人在龍溪華小念書,1人即將升上巴生興華獨中,最小的孩子也將在明年就讀以中文為主的小海豚幼兒園。
莫哈末阿當說,要讓孩子接受華文教育的念頭,源自于當初在華裔私企上班時所發(fā)生的一則小故事。當時剛好公司裁員,老板沒有開除擁有馬來背景的自己,反而辭退了一名華裔員工,讓他感到不解,卻也深受感動。
他向老板詢問后獲告知:“我不管你是什么種族,只要工作表現(xiàn)好,我就會留下你,相反地,若做得不好或者犯錯,我會公事公辦,無關種族?!?/p>
“這起事件給我很大的啟發(fā),讓我體會到華人非常注重‘公平’的價值觀,不會因種族而偏袒同胞,或把友族拒于門外。所以我把這視為目標,未來一定要讓孩子接受華文教育,接受華人文化的熏陶?!彼f。
爭取讓長女獲獨中獎學金
十多年過去了,長女愛莎已從龍溪華小畢業(yè),并且被巴生興華獨中錄取。過程中,華人公平對待各族的價值觀,再次感動莫哈末阿當。
他說,由于家境拮據(jù),愛莎念獨中的學費將無形中加重經(jīng)濟負擔,于是他嘗試與校長溝通,希望校方能助他一臂之力?!拔腋嬖V校長我們所面對的困境,還有我的目標,我不想讓孩子的(華文教育)停在這里,我不要半途而廢,這是我的原則。一開始校長說需要與董事部討論,我也為愛莎準備了第二個選擇,那就是到國民型中學念書。沒想到后來校長捎來好消息,告訴我學校愿意給予愛莎獎學金,解決了我金錢上的煩惱?!?/p>
校方的援助,再次讓他感受到馬來西亞多元種族、多元文化的共存共榮與相互扶持。各族沒有因膚色的不同,而面對差別待遇,更沒有因宗教的界限,而產(chǎn)生隔閡。
以赴華留學為目標
愛莎談起6年在華小的校園生活,眼神發(fā)光地說:“我不只是喜歡,而是非常喜歡?!?/p>
對于即將進入獨中念書,更是期待不已。
品學兼優(yōu)的她深受師生喜愛,還熱衷籃球,在團隊運動里,與各族團友合作無間,一同汗灑球場之際,也產(chǎn)生出跨域種族的團隊精神與情感。
她說,這是讓她最舍不得畢業(yè)的情感,還有各科老師無微不至的關心與教誨。
領著“六年級模范生”的光環(huán)畢業(yè),被問到進入獨中是爸爸的決定,還是自己的選擇時,愛莎笑說,兩者都有。
她對中文與華人文化的喜愛,不會止步于獨中,而是會放眼未來,希望能到中國深造。
雖然從幼稚園開始便在華文教育的環(huán)境里學習和成長,但愛莎未曾脫離自己族群的生活圈子。
在如此多元交融的環(huán)境下,她觀察到各族不同的生活習慣與文化,并了解到各族之間即使有所差異,也不會產(chǎn)生絲毫沖突。
她說,接受華文教育,不止是多學一種語言,最珍貴的,是學習到以更開放的心態(tài),去了解別人的文化、生活方式,還有價值觀。(陸世敏、練珊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