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亂局背后是“禍港四人幫”與西方反華勢力的內(nèi)外勾結(jié)
香港亂局背后是“禍港四人幫”與西方反華勢力的內(nèi)外勾結(jié)
央視新聞客戶端5月18日消息,香港今天的亂局背后,有幾股明暗交錯的勢力。
沖在街頭明處的,是極端暴力分子和對社會現(xiàn)實不滿的人,躲在背后暗處的,是西方反華勢力。
而這兩者之間,有著秘密“中間人”:黎智英、李柱銘、陳方安生、何俊仁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四人中,香港壹傳媒創(chuàng)辦人黎智英長期資助反中亂港活動,用掌控的媒體煽動非法街頭政治運動。
香港民主黨創(chuàng)黨主席李柱銘在修例風波中公然跑到美國,建議制造動亂。
本文圖片 央視新聞客戶端
香港前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發(fā)動策劃游行示威,多次收受黎智英“政治黑金”,用于“反中亂港”。
香港“支聯(lián)會”主席何俊仁,經(jīng)過美國情報部門拉攏,成為美國鷹犬,公開為美國站臺。
他們與黃之鋒、羅冠聰?shù)惹嗄觐^目對內(nèi)挑撥事端,對外勾結(jié)西方勢力,在國際輿論場顛倒黑白、混淆視聽,以個人私心綁架香港民意。
在2014年香港“占中”事件中,就有媒體根據(jù)黎智英的郵件披露其資助“占中三丑”戴耀廷、陳健民、朱耀明,同時還被曝出資助陳日君、陳方安生及李柱銘等人。
此外黎智英多次為美國政黨提供“捐款”,全由其助手馬克·西蒙代辦。
馬克·西蒙是誰?——前美國中情局特工。
黎智英與美方接觸離不開馬克·西蒙的幫助。從2003年開始,馬克·西蒙以壹傳媒高層身份向美國政壇捐款超過20次。
游竄英美
每當香港局勢發(fā)生動蕩,一些亂港分子通常都會秘密拜見美方重要人士,此次修例風波也同樣如此……
2019年3月,陳方安生“應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邀請”前往美國,公開向美國副總統(tǒng)彭斯表示,“美國完全有權(quán)過問香港人權(quán)和‘一國兩制’”。
7月,黎智英到美國,與副總統(tǒng)彭斯,國務卿蓬佩奧以及多位共和黨參議員見面。期間,他在《紐約時報》上刊文稱:“西方要想獲取勝利,必須支持香港,使之繼續(xù)充當西方價值觀在中國盛行的陣地?!?/p>
熟悉美國政治的人都知道,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則是美國政府負責國家安全、軍事、外交等事務的核心機構(gòu),也是美國顛覆他國政權(quán)的“中樞大腦”。
就在陳方安生、李柱銘、黎智英等人頻繁往來美國之后,香港的示威活動開始不斷升級。
示威活動中,一些年輕人沖在前端。他們天真、輕信、沖動、盲從,這些都被人所利用,成為把香港拖入深淵的“政治燃料”。
香港媒體報道說,黎智英一家有7本英國護照,他煽動香港年輕人上街鬧事,自己的兒女卻無一上街。
香港市民:李柱銘、黎智英全部有錢去移民,離開這里。弄到香港這么亂,留下一個爛攤子給我們,你覺得這樣公不公平,這是否“自由”?這是否“民主”?
密會攪局
8月3日,香港激進分子發(fā)動所謂“旺角再游行”示威,晚間非法聚集在尖沙咀警署外鬧事,其間有人縱火。
就在香港街頭發(fā)生激進暴力事件的同時,香港媒體發(fā)現(xiàn),黎智英、李柱銘等人當晚密會美國人克里斯蒂安·惠頓。此人的身份是美國國家利益中心戰(zhàn)略與貿(mào)易問題高級顧問。
6月初,惠頓剛發(fā)表題為《為何臺灣是美國抗中最好資產(chǎn)》的文章,極力蠱惑西方勢力支持“臺灣獨立”。恰在此時,香港發(fā)生修例風波,惠頓又嗅到了搞亂中國的機會。
美國國家利益中心高級顧問 克里斯蒂安·惠頓:在中美進行貿(mào)易談判的過程中,為中國共產(chǎn)黨、中國政府制造這場危機,這對美國國家利益很有好處。
8月6日,陳方安生與黃之鋒、羅冠聰?shù)热朔謩e密會美國人朱莉·埃德。
朱莉·埃德又是何人?
公開身份顯示,她是美國駐港總領(lǐng)館政治部主管。從她的外交履歷看,這是一位善于處理國際危機并且身份神秘、行事低調(diào)的美國顛覆專家。而她所在的部門定期發(fā)布抹黑中國內(nèi)地及香港特區(qū)人權(quán)的報告,是美國重要的對外心戰(zhàn)部門。
德國席勒研究所專家 奧盛庫:香港問題絕不僅僅是孤立的個案,是西方對抗中國的圖謀之一,還包括華為事件以及其他制裁。
亂局背后,黑影重重。
亂港分子與外部勢力互相勾連、隔海唱和,為暴徒掩護、注資、招兵買馬,以摧毀香港繁榮穩(wěn)定為職業(yè),不惜葬送全香港市民的現(xiàn)實利益和未來福祉。
香港自去年6月至今,風波難止、暴力難除,正是因為這些亂港分子上躥下跳,對法律毫無敬畏之心,對自己的家園毫無珍愛之情。
這個香港,是一個被亂港分子出賣了的香港。
(原題為《風波難止暴力難除 香港亂局背后是“禍港四人幫”與西方反華勢力的內(nèi)外勾結(jié)》)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chuàng)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