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百余議員發(fā)表聯(lián)名文章 反對種族歧視聲援亞裔
中國僑網(wǎng)11月11日電 據(jù)《歐洲時報》微信公眾號“歐時大參”消息,面對疫情中出現(xiàn)的針對亞裔居民、尤其是華僑華人的歧視行為,法國政界開始有所警醒。日前,法國多個黨派的100多名議員,聯(lián)名投書法國《解放報》,發(fā)表了《病毒、種族主義和暴力的受害者,讓我們共同支持亞裔同胞》一文,對亞裔群體表示聲援。
《歐洲時報》全文翻譯如下:
多年來,我們都在集體層面傾向于低估針對亞裔人群的種族主義言論。在“正面”偏見的掩蓋下,我們放任這種言論愈發(fā)司空見慣,如今演變成嚴重的語言和肢體暴力,甚至發(fā)展到“私刑”的地步,正如巴黎19區(qū)的年輕人凱文所遭受的粗暴對待那樣——被高中生們一邊喊著“骯臟的中國人”一邊毆打。
從疫情暴發(fā)起,針對亞裔人群(被一概稱為“中國人”)的種族主義行為和言論,在法國大量涌現(xiàn)。健康危機催生出一種惡毒且直白的種族主義。不幸的是,相關例證層出不窮,有人散布所謂“穿山甲的故事”,有人對亞裔避之唯恐不及,或者相反,在公共交通上對他們大加指責。但是,他們對這場疫情并不負任何責任。
最近幾天以來,有人在社交媒體上大量散布攻擊“中國人”的號召,表明這種惡行更進了一步。這些信息中只有一小部分被刪除,而它們所流露出的仇恨情緒,顯示出(如果有必要顯示的話)在線平臺的責任問題。從那些丑惡的言論來看,我們可以衡量出,部分人孱弱的頭腦是何等輕易地將矛頭指向了亞裔居民、亞洲公民。
和其他形式的種族主義一樣,針對“反亞裔種族主義”的投訴很少見。我們必須集體改變這種普遍的逆來順受。我們必須鼓勵舉報種族主義行為,并讓我們的公民可以不必擔驚受怕地說出來。在學校里,我們必須加強打擊那種所謂“中國人”都有錢的偏見。我們同時也寄希望于法庭對事態(tài)有更明確的認識,并作出示范性的判罰。
最后,就像針對縱容恐怖主義的信息一樣,我們必須系統(tǒng)性地舉報、刪除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散布仇恨的內(nèi)容。因為行為上的罪行,總是和言辭上的罪行相伴而來。
在第二波疫情背景下,當我們的亞裔同胞前所未有地被人指摘之際,我們和他們并肩站在一起,動員起來保護他們。為了打擊威脅我們民族凝聚力的各種暴力行徑,一視同仁必須始終成為我們的行事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