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一華小校長退休自學(xué)陽雕 促華人傳承了解堂號
中國僑網(wǎng)3月2日電 據(jù)馬來西亞《星洲日報》報道,馬來西亞勞勿一華小校長梁琇絖退休后,無師自通自制陽雕堂號,為華人傳承了解堂號盡一份力。
梁琇絖于去年10月榮休,并于今年1月份開始自己動手以陽雕的方式刻制屬于自家的堂號匾額。
他說,中華文化傳承數(shù)千年,家庭與宗族一直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其中姓氏與祠堂系統(tǒng)可以說至關(guān)重要?,F(xiàn)代人對于堂號的認識有限,大多可能透過一些姓氏公會的招牌略微知曉堂號與個別姓氏有關(guān)。
“其實若將時間推前數(shù)十年,許多家庭都會在自家的廳堂上,擺一副堂號的匾額或手寫貼紙,只不過這個傳統(tǒng)在近二十年來逐漸淡化。
“我姓梁,堂號就是‘安定堂’。十六字輩為鳳立開端,正大光先,輔佐邦家,世錫忠賢?!?/p>
“之前在掌校時,我也特別喜歡做一些藝術(shù)工作,比如畫壁畫或制作手藝等。一開始,我純粹是以玩玩的方式去做這個陽雕堂號。剛好我有個外甥是從事樹桐行業(yè),就跟他拿了一些木板,然后就開始自己摸索琢磨?!?/p>
他說,陰雕是將文字或圖案從材料表面往下加工的一種工藝,文字和圖案是凹于材料表面的。陽雕剛好相反,是將文字或圖案凸出的呈現(xiàn)在材料表面。
要做這些陽雕,一般都會用一些比較專業(yè)的器具如電刨和各種雕刀等,他就用一把錘子和一把普通雕刀,自己敲敲、打打進行制作,在無師自通的情況下,隨性下完成,梁琇絖說。
“起初我就在屋后敲敲打打,鄰居都很好奇我在做什么。之后,孩子看到木塊會一直搖擺不定,就偷偷在網(wǎng)上訂購了一個固定器,讓木塊固定起來。在進行雕刻的時候,就更加順利?!彼f,自己的雕刻作品遠看還可以,近看還是有很多瑕疵和進步的空間。
梁琇絖一開始的想法是喚起家人對堂號的重新認識與關(guān)注?!拔姨貏e希望下一代和未來的家庭可以再把本身的堂號高掛起來,并且理解堂號對于文化傳承的重要性?!?/p>
在華人新村,或某些華人住宅,偶爾會看見家門上方掛著個匾額,上面寫著兩個字,較常見的包括:穎川、西河、江夏、隴西、清河等,這塊匾額,便是“堂號”(亦稱“郡望”)。
“堂號”是家族門戶的代稱,主要用于區(qū)別姓氏、宗族或家族。早年南來的華人先輩,深恐后代忘了根,便在住家門上掛上堂號,提醒著自家祖先的起源,同時也方便外來人辨識同宗。
現(xiàn)今堂號的意義,少了宗族主義的作用,主要是讓人們尋根問祖、緬懷先祖,同時激勵后人。(黃偉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