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旅游生存法則

隨著冬奧會的成功申辦,這個寒假我國北方的冰雪旅游持續(xù)升溫,許多人已經踏上了去滑雪玩冰的旅程。到這些極冷的地方,有許多在當?shù)厝丝磥硎浅WR的事,需要外地赴雪域人員提前做好功課,以便獲得愉快的冰雪旅游體驗。
手機防“休克”
手機在寒冷的地方常常會被凍到“休克”,關鍵時候拍不了照片會很讓人抓狂。那么,如何在寒冷天氣讓手機抗凍呢?第一,可以給手機貼暖寶。暖寶,也稱熱貼,其功效不僅在于貼在身上,有實驗數(shù)據(jù)顯示,與“穿”塑料手機殼和厚實的三防殼相比,貼暖寶更有助于手機“扛凍”。第二,盡量降低耗電量。在寒冷的天氣外出時,盡量把手機的電量充足,并減少玩游戲、看電影、聽音樂等耗電程序的運行,不要長時間在低溫環(huán)境下使用手機。第三,縮短手機在外暴露時間。在室外溫度較低時,將手機放在貼身衣兜里,或者放在口袋、背包等相對溫暖的地方。等需要拍照片時再將手機拿出,拍完迅速裝回口袋里,修圖、發(fā)朋友圈,可以到溫暖的地方再進行。
相機防凍傷
相機在極寒條件下的使用注意事項,與手機大同小異,區(qū)別在于數(shù)碼相機由于涉及精密光學元件,更加嬌貴一些,尤其是在從室外到室內的轉移過程中。
在低溫環(huán)境下,電池會加速耗電,甚至以分鐘計算。因此需要攜帶備用電池,并記得經常充電。備用電池要放在溫暖的地方,例如褲子和衣服的口袋中。將相機從寒冷的地方帶入溫暖的地方時,會產生水氣凝結,這可能會損壞相機的電子元件。解決方法之一是將相機放在室內溫度較低的地方或汽車里,而不是直接帶入溫暖的區(qū)域;另一種方法是把相機放進耐用的塑料袋中,并盡可能將塑料袋中的空氣排出,以便水汽凝結只發(fā)生在塑料袋外而不是相機上。更好的方法是在袋中放入硅膠干燥劑。將相機從溫暖的地方移到寒冷的地方時,最大的危險是落在相機上的雪會在相機或相機部件的連接處融化,當這些水再結成冰時,冰的膨脹可能會撐壞相機元件。同樣,呼出的熱氣也會凝結,因此要避免對著相機呼氣。這里的解決方法是,在到達一個溫度較低的地方后,先把相機留在袋內,等到相機溫度和大氣溫度差不多時再取出使用。
手機和數(shù)碼相機所用的電池是鋰聚合物,在電池溫度過低時,電池中的鋰就會出現(xiàn)沉淀現(xiàn)象變得不活躍,難以或不再產生化學反應,令電量減少。其實,鋰電池的最佳工作溫度是0℃~45℃,溫度越接近于0℃,其效能就越低。溫度除了影響電池放電,還影響了充電,原理也是金屬鋰產生沉積現(xiàn)象,且在高容量的電池中更是明顯。低溫下充電也會影響鋰電池的使用壽命。
相關實驗得出的結論是:智能手機的確會因為低溫而過早關機,但當回到正常氣溫時一切正常。滑鐵盧大學化學和電子工程教授Linda F Nazar表示,絕大多數(shù)的智能手機都不會在嚴寒中遭受永久性損害,但一些廉價的鋰電池則可能受到影響。
極寒條件下如何穿戴
去寒冷的地方鞋的選擇除了足夠厚,一定要防滑。因為在雪多冰多的地方,稍不留神就可能摔倒,所以鞋子盡量選擇鞋底花紋較深,摩擦力較大的。如果要去滑雪,襪子也要換上厚的,最好多帶幾雙備用。因為滑雪時動作幅度較大,鞋子里面很可能會進雪,雪融化后,腳會非常冷。在東北滑雪時,老手都穿兩雙襪子:穿上第一雙襪子,腳底貼個熱帖,再穿第二雙。這樣,整個滑雪的過程中,腳一直都是暖的。
建議南方的朋友在網(wǎng)上買好最厚的棉褲,重量一般在450g以上。關于棉褲非常重要的一點是,不管你穿多厚的棉褲都會冷,因為它不扛風,所以棉褲外面一定要再套上一層抗風的外褲。
東北的羽絨是分為秋羽絨和冬羽絨的,例如,我們南方穿的超薄羽絨服在東北被稱作秋羽絨服,冬天去東北的話就要穿厚厚的羽絨服,里面再穿毛衣、帶絨的秋衣。選擇長款羽絨服對腿的保暖有一定幫助。
在東北的冬天,耳朵裸露在外是很容易被凍傷的,所以一定要保護好。最好先單獨戴上毛線帽子,再戴上羽絨服的帽子。手套應盡量選擇分指的,因為東北室外非常寒冷,你可能需要一直戴著手套,連指手套并不方便。不推薦戴那種可以操作手機觸屏的手套,畢竟還是不夠厚,很快會凍透。(劉昶榮 趙迪 田正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