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設為首頁
首頁環(huán)球旅游

內羅畢 《走出非洲》粉絲朝圣地

2016年05月27日 17:06 來源:環(huán)球時報 參與互動
字號:
電影《走出非洲》劇照。
電影《走出非洲》劇照。

  丹麥作家凱倫·布里克森的小說《走出非洲》1938年在美國出版并獲熱銷。1985年《走出非洲》被搬上銀幕,并于1986年獲得第58屆奧斯最佳影片等七項大獎。《走出非洲》傾倒了世界各地無數讀者,他們將非洲這塊土地當作滌蕩心靈的圣地,不辭辛勞、不遠萬里走進非洲。筆者也走進了非洲,而且參觀了位于肯尼亞內羅畢的《走出非洲》作者凱倫的故居,看了她的農場,看了讓她魂牽夢繞的非洲人民和風物。

  凱倫故居位于內羅畢的西南郊,從殖民時代起就有白人殖民者在這里生活,直到現在這里還是白人在內羅畢的主要聚居區(qū)。內羅畢市為紀念凱倫,也為了招攬游客,有大量以“凱倫”命名的景點、醫(yī)院、餐館、街道。凱倫故居就坐落在凱倫路的盡頭。小說中描寫的四面有野生動物園和原住民的環(huán)境,已經被凱倫路兩側綠樹掩映著的深宅大院所代替。走進故居大門,沿著石子路前行,映入眼簾的一座石墻紅瓦的平房,就是凱倫故居了。故居十分樸素平凡,沒有想象中的歐洲老莊園般的精美豪華。

  故居始建于1912年。1917年,凱倫和她的丈夫買下這座平房和附屬的5000英畝土地。他們將其中600英畝開發(fā)成咖啡園,其余則保留了原始面貌。這座故居是凱倫在非洲14年人生美好時光的棲居之地,一直居住到1931年她帶著無限懷戀重返丹麥。1964年丹麥政府購得此處房產,并將之作為紀念肯尼亞獨立的禮物贈予肯政府??夏醽唶也┪镳^于1986年將凱倫故居開辟為紀念館?,F在凱倫故居已成為肯尼亞著名的人文景觀。

  “我在非洲有一個農場,就在恩貢山下……”在故居的大院里,向西瞭望,可以清晰看到山巒起伏、顏色黛青的恩貢山。走進故居,凱倫日常生活的家居環(huán)境歷歷在目。小會客室、書房、起居室、臥室、餐廳、小客房,一切仿佛都停留在凱倫生活的年代。這里有些用品是凱倫在離開肯尼亞時留給當地人的,后來又回收作為展品,包括餐具和書籍,還有一些舊家具。室內的布局和陳設與原著描寫的并無二致,餐桌、瓷碟甚至還有洗發(fā)用的水罐,還有那臺著名的留聲機……女主人留下的物品帶著濃濃的懷舊感一一展現在參觀者面前。在臥室的桌上擺著一張大幅的凱倫半身像,相片中的她面龐是那么秀麗、淡然,目光是那么堅毅、深情。

  在故居大院的東側陳列著凱倫咖啡園當年使用過的拖拉機、咖啡篩選機、犁、大車,這些機械和器具歷經近百年的風雨,早已變得銹跡斑駁、脆弱糟朽了,但并不妨礙參觀者們結合電影和小說想象咖啡園繁盛時的狀況。

  在凱倫筆下,《走出非洲》的風光宛如田園牧歌一般。在這里,人們的生活,人與人的關系比歐洲人的生活更加真實、自然,少了現代化社會的虛偽與造作。凱倫借用《圣經》,將非洲描寫得像亞當和夏娃最初居住的伊甸園。凱倫對人與自然的關系進行了深刻反思,認為只有人和自然親密接觸,不分彼此,和諧共處時,人類才能像生活在伊甸園一般。

  小說加上電影造就了無數的“非洲迷”,這恐怕是凱倫沒有想到的。其實,凱倫永遠也沒有走出非洲,正如印度古詩《沙恭達羅》所講:“你走得再遠也走不出我的心,黃昏時的樹影拖得再長也離不開樹根?!币驗?,非洲是人類之根,是人類的發(fā)源地。(李同舟)

【編輯:齊倩茹】
中國僑網微信公眾號入口

>相關新聞:

>環(huán)球旅游頻道精選:

網站介紹 | 聯(lián)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供稿信箱 | 版權聲明 | 招聘啟事

中國僑網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和建立鏡像 [京ICP備05004340號-12 ] [京公網安備:110102001262]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8315039 舉報郵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5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注僑網微信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另类一区,看片 国产 一区,无码专区中文字幕视频在线,国产成人无卡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