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內加爾大學掀漢語熱:選擇中文,選擇未來(圖)

近年來,隨著中非經貿合作的不斷深入,中非關系與文化的也得到很大發(fā)展,孔子學院在世界各地不斷擴張,越來越多非洲的本土大學都陸續(xù)開設了中文課程,在許多非洲國家興起了一浪高過一浪的學習漢語的熱潮,特別是非洲當?shù)氐拇髮W生青年朋友們,對學習漢語更是情有獨鐘。本臺記者臺學青探訪了塞內加爾的大學,發(fā)現(xiàn)漢語教學在塞內加爾大學里同樣備受歡迎。
記者:“你好!”
學生1:“你好!”
記者:“你叫什么名字?”
學生1:“我叫伊薩,我是塞內加爾的大學生,我學中文二年。”
學生2:“我是艾哈邁德,我是留學生,毛…毛里塔尼亞留學生。我認為中文是非常重要的語言,將來誰懂中文誰就有更多的機會。”
伊薩和艾哈邁德都是圣路易大學應用外語系的學生。在這所全塞內加爾收分最高的大學,目前有66名學生正在學習中文。
應用外語系的系主任阿里?桑布介紹說: “學習中文的第一個動力,是因為中國政府提供獎學金。第二個動力更重要:我們學校的社科教學里有不少關于中國的內容,學生們了解到中國的經濟發(fā)展模式取得的成就,對中國的企業(yè)發(fā)展和經濟治理方式非常欣賞。這些學生都變成了中國的粉絲! 我們的中文老師宋老師的辦公室里一天到晚都是來請教的學生,我經常得提醒她,該下班了!否則你得一直工作到晚上!第三,是因為我們都明白了一件事:今天不學中文,明天會悔之莫及?!?/p>
1990年建校的圣路易大學是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區(qū)最好的大學之一。2008年,回應教員和學生的要求,該校的人文社科系決定開設中文課。阿里?桑布回憶說:“當時我們注意到,想去中國學習的學生越來越多。他們到了中國后,往往要先經過半年到一年的語言補習,因為學生們沒有任何中文基礎。所以我們就有了在圣路易大學開中文課的想法,免得我們的學生到了中國后無所適從?!?/p>
選學中文的學生逐年增多,從最初的十幾個到現(xiàn)在的六十多個。“越來越多的學生意識到中國在世界舞臺上的地位”,阿里?桑布解釋說。他認為語言的地位反映了國家的實力,國力強,語言的地位就高,反之亦然。
“宋老師,法語現(xiàn)在,我來說中文,你們說法語,我說法語,你們說中文。好,開始。大使。
(學生,法語)大使
(宋老師,中文)老師
(學生,法語)老師
(宋老師,中文)參贊
(學生,法語)參贊
(宋老師,中文)校長
(學生,法語)校長
宋利存2013年來到圣路易大學教中文。初來時一句法語也不會說的她如今能熟練地用法語與學生交流。對于學生的未來出路,宋老師相當樂觀:“這里的很多學生都是研究生。我準備一年就讓他們參加考級測試。他們非常想去中國留學,如果去不了的,現(xiàn)在已經有一部分在中國企業(yè)就業(yè)了。比如現(xiàn)在cctv負責寫稿和翻譯的巴巴,他就是我的學生。他的哥哥已經在中國留學了,他現(xiàn)在還沒達到留學的條件就選擇了一邊工作一邊繼續(xù)學漢語?!?/p>
像在中央電視臺記者站做編輯的巴巴一樣,憑著漢語技能找到工作的學生不在少數(shù)。阿里?桑布如數(shù)家珍地告訴我們:“僅應用外語系就有四名學生得到了中國獎學金,他們都已經學成歸來。一個在約翰內斯堡的中非經濟合作研究中心工作,另一個供職于一家中資的鋼鐵回收公司,還有兩名后來都為cctv工作?!?/p>
這些赴華留學生或在中資企業(yè)就業(yè)的畢業(yè)生反饋回來的信息,更堅定了圣路易大學加強中文教學的決心。而在塞內加爾首都達喀爾,設在謝赫?安達?迪奧普大學內的孔子學院,2012年3月開班,目前有170多個正式注冊學生,他們大多數(shù)希望有機會去中國學習,或憑自己的中文技能在就業(yè)市場上爭得更多的機會。在青年人失業(yè)率高達12.2%的塞內加爾,學中文也許正在為很多年輕人打開通往未來的一扇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