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意華教專題研討會舉行 學者熱議海外華教發(fā)展

中國僑網5月27日電 據(jù)溫州僑網報道,日前,國僑辦華文教育基地溫州大學召開中意華文教育專題研討會。意大利駐滬總領事館文化處處長孟凱若教授,COSPE(協(xié)助發(fā)展中國家協(xié)會)亞洲部主任瑪麗婭女士、意大利佛羅倫薩中文學校潘世立校長、佛羅倫薩Sassetti-Peruzzi職業(yè)高中Barbara Degl'Innocenti校長 、ISTITUTO LA PIRA 學校OSVALDO DI CUFFA校長等共同參會。
溫州大學華文教育研究所所長嚴曉鵬博士作了專題報告。嚴曉鵬回顧了華文教育研究所研究團隊七年來對意大利華文學校的調研歷程,與大家分享研究團隊的部分研究觀點:意大利的華文教育發(fā)展有助于推動意大利的多元文化發(fā)展,也有利于華族社會的穩(wěn)定和意大利社會的繁榮。意大利華文學校的發(fā)展得到了中意雙方政府的認同和支持,同時華裔群體也十分認同華文教育的開展,現(xiàn)在的意大利華裔青少年既接受意大利的正規(guī)教育,也能夠參加中文學習。中文作為一種語言,隨著中國的發(fā)展,越來越凸顯出其商業(yè)價值和文化意義。意大利華裔青年對華文的學習,不僅不會影響他們接受意大利的教育,反而有助于他們更好地接受意大利的教育,融入當?shù)厣鐣?/p>
溫州大學華文教育研究所自2008年成立以來,就開始對意大利的華文教育進行了深入、扎實的研究,研究團隊積極開展意大利華文學校研究、意大利華人社會民族志研究、華裔青少年文化認同研究,還從華文教育師資、課程、教學方法等多個角度對意大利的華文教育進行了全面的考察和研究,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并將研究成果應用于實踐。
與會的中意學者圍繞嚴曉鵬博士的報告展開了熱烈的討論。Barbara Degl'Innocenti校長表示,中學階段移民意大利的華裔學生的高輟學率問題一直困擾著佛羅倫薩地區(qū)很多學校,希望能夠通過與華文學校合作引導這些華裔學生逐步接受意大利文化,融入當?shù)厣鐣?。Sassetti-Peruzzi職業(yè)高中有800多名學生,其中近90%為華裔學生,而這其中,有近一半學生是在中學階段從中國移民到意大利的。這些學生有些順利完成在意大利的高中學業(yè),有些則在中途突然輟學。學校正積極與佛羅倫薩中文學校合作,推動新的教學項目,在課程體系中加入中文課程和中意雙語授課課程,使學生的學業(yè)能夠自然過渡實現(xiàn)銜接,讓他們能盡快適應新學校的學習。
OSVALDO DI CUFFA校長則談到了華裔學生的自我認同問題,ISTITUTO LA PIRA 學校有約300多名3至14歲的華裔學生,其中90%在意大利出生。這些學生普遍存在身份認同問題,對于自己究竟是意大利人還是中國人感到模糊。學校做了很多實質性的工作幫助這些孩子來認識自己,如開設中文語言課程、開設中國歷史和地理課程,并且允許學生在初中畢業(yè)考試中部分使用中文答題。這些舉措受到華裔學生的極大歡迎,降低了因為語言問題導致的學習困難問題。這兩所學校期望與溫州大學華文教育研究所合作,共同開展華裔青少年學業(yè)生涯和身份認同等方面的研究。
佛羅倫薩中文學校潘世立校長介紹了作為資深華校與意大利當?shù)貙W校的合作情況。合作的措施包括加入佛羅倫薩中小學聯(lián)盟,開展中文教師和意大利教師對同一學生的共同評價、為中國父母參加當?shù)貙W校家長會提供語言翻譯。同時學校與國內20多所中小學建立了姐妹學校關系,推動中意學校的互動交流。
意大利駐滬總領事館文化處處長孟凱若教授肯定了中意教育和研究機構為華裔學生做出的努力。他表示,溫州地區(qū)作為意大利華裔移民的主要來源地之一,與溫州特別是溫州大學開展交流合作非常重要。文化處希望通過與與溫大合作,實現(xiàn)中意文化的雙向交流。
嚴曉鵬博士表示,本次研討會為華文教育研究所正在撰寫的《意大利華文教育研究》一書提供了許多珍貴素材。(金碧 陳寧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