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華媒:“講華語運動”尚須努力推行
中國僑網(wǎng)7月9日電 今年是新加坡開展“講華語運動”的第35個年頭。新加坡《聯(lián)合早報》近日發(fā)表社論稱,雖然講華語運動取得一定成績,但也同樣面對新的挑戰(zhàn),即不講華語只說英語的華人越來越多,文章指出,講華語運動仍有較大改善空間,仍需要大家繼續(xù)努力。
文章摘編如下:
李顯龍總理最近接受《聯(lián)合早報》專訪時指出,一些人希望政府重新審視本地的方言政策,但總理提醒大家,政府為了鼓勵大家多講華語,少說方言,下了很大的工夫才達到今天的成果,不應該也不可能恢復以前的情況。
讀者若要更加理解李總理的談話,可以追溯到35年以前的語言環(huán)境。那是閩、潮、粵、瓊、客等方言“百花齊發(fā)”,各顯神通的時代。由于籍貫不同,所說的方言也不一樣,即便是華人與華人之間也不能有效溝通。有時,不同籍貫的華人在一起交流時,往往是南腔北調,雞同鴨講。
經過多年的講華語運動,使用方言來溝通的人越來越少了。根據(jù)一項調查,現(xiàn)在新加坡年輕人當中只有5%在使用方言??梢哉f講華語運動已取得了成效。這個成果是得之不易的,政府如果一時心軟,讓方言回籠,那將是開倒車的做法。
但也必須指出,方言式微并不意味著華語水平的顯著提高。事實上,講華語運動正在面對新的挑戰(zhàn):不講華語只說英語的華人越來越多,即使說華語的也是一些摻雜式的華語。
華人父母為了子女的前途,要孩子將英語學好,就在家里跟子女講英語不講華語,這種動機誰都能理解。但是很多華人故意講一些七拼八湊的華語,那就說不過去了。這種大雜燴華語是將很多方言或英語或馬來話摻雜其中,美其名曰“新加坡式華語”。這樣的華語在本地制作的很多部影片中都常出現(xiàn),似乎頗為受落,但我想這是不正常的現(xiàn)象。
希望有關當局注意這種不正?,F(xiàn)象,以協(xié)助國人講的華語恢復正常。至于華人只講英語不講華語,我想必須多做宣傳,英語在新加坡是工作用的語言,是各族用以溝通的語言,而各族的文化之根是在自己的母語。
總之,講華語運動還須大家繼續(xù)努力。(林冠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