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薩克斯坦中國移民:創(chuàng)辦漢語學校愿做友誼橋梁
中新社阿拉木圖7月24日電 題:哈薩克斯坦中國新移民:創(chuàng)辦漢語學校愿學子做兩國友誼橋梁
中新社記者 李德華 孫亭文 王修君
走進坐落在阿拉木圖市近郊的一座兩層小樓,見到許多教室里掛著用漢語書寫的“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的標語,一些教室的墻上或掛著中國京劇人物像、或擺放著精致的花鼓、精美的“?!弊诛椘?,仿佛走進了中國的學校教室。
該學校名叫哈中國際語言學校,創(chuàng)辦于2007年,校長是哈薩克斯坦的中國新移民塔拉哈特?馬木爾吾勒,他出生在中國新疆,曾在新疆大學執(zhí)教10年。
近日,中國新聞社“新世紀絲綢之路華媒萬里行”采訪團到該校采訪,塔拉哈特?馬木爾吾勒稱,自學校創(chuàng)辦以來已經培養(yǎng)了3000多名學生,許多學生在阿拉木圖和阿斯塔納等地從事和中國有關的事業(yè),大約有300名學生來中國“深造”。
“希望這些學生在哈中兩國的交往中起到橋梁的作用?!彼?馬木爾吾勒說:“這些學生學習漢語(中文),熟悉哈薩克斯坦,對中國有或多或少的了解,他們在哈薩克斯坦各個領域就業(yè),正在茁壯地成長?,F(xiàn)在哈中兩國的關系非常融洽,他們在‘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當中,將發(fā)揮非常大的作用?!?/p>
哈中國際語言學?,F(xiàn)在有9名漢語(中文)老師,大多數(shù)都是上世紀90年代從中國新疆移民到哈薩克斯坦,他們在中國受到過良好的教育。
塔拉哈特?馬木爾吾勒說,剛移民到哈薩克斯坦后生活也很艱難,當創(chuàng)業(yè)經濟狀況有所改善后,自己覺得應該為哈中兩國“做點什么”。因為自己曾經執(zhí)教,因此選擇創(chuàng)辦學校?!爸挥姓Z言通了,人才可以交流,兩個國家的關系現(xiàn)在非常好,更需要交流。”
中新社記者造訪該校時,學校正在放暑假。記者碰到已經畢業(yè),馬上要到中國華東政法大學繼續(xù)“深造”的阿麗娜?法金娜,她告訴中新社記者,自己很喜歡中國的文化、書法,特別想到中國各地旅行。“學習中文對找工作很有幫助?!?/p>
阿麗娜?法金娜還說,自己有很多的中國朋友,他們和自己相互介紹自己的國家,以及自己國家獨特的文化。
雖然是暑假期間,但學校的招生工作正在進行。1998年出生的葉爾江正在母親的帶領下,前來辦理入學手續(xù)。他母親說,因為葉爾江的父親從事外貿生意,經常和中國人做生意,都需要中文翻譯,因此就讓葉爾江到該學校來學習中文。
塔拉哈特?馬木爾吾勒說,現(xiàn)在阿拉木圖的年輕人學習漢語(中文)的越來越多,“2007年,學校剛創(chuàng)辦的時候,學生很少,大約70名左右?,F(xiàn)在每年招收的學生已經達到了300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