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設為首頁
首頁華文教育

中華文化大樂園悉尼營課程豐富 陜北腰鼓受歡迎

2014年09月28日 13:47   來源:中國僑網   參與互動參與互動
字號:
中國僑網提線木偶
提線木偶
中國僑網腰鼓學習
腰鼓學習

  中國僑網9月28日電 據中國華文教育網站消息,日前,由中國海外交流協會主辦,暨南大學與悉尼實驗中文學校聯合承辦的2014“中華文化大樂園”活動拉開帷幕,活動在位于悉尼Paramatta地區(qū)的Granville Public School內舉行。本次中華文化大樂園為營員們精心安排了武術、舞蹈、國畫、腰鼓、葫蘆絲、草編、紙品制作、唱歌學漢語、木偶、泥塑、微電影等中華傳統(tǒng)文化課程,課程種類豐富多彩,兼容知識性與趣味性,寓教于樂,使孩子們在愉快的學習中華文化知識的同時,感受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

  一、中華武術課

  伴著陣陣“吼、哈”聲,出拳、踢腿,武術課上,營員們虎拳、猴拳練得有聲有勢。中華武術,是中國傳統(tǒng)體育項目,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意在強身健體,在國內外享譽盛名,孩子們通過電影電視等途徑也有一定的了解,對中國功夫充滿期待。據武術老師梁潔介紹,本次夏令營的武術課主要教導中華拳術、功夫扇、盾牌刀及拂塵,內容比較豐富。課堂上、營員們舞刀弄劍,一招一式、虎虎生風。有個大約7、8歲的孩子拉住記者表示“中國功夫很棒,我要像電視上一樣,變成一個功夫高手”。有家長說孩子回到家里,雖然說肩膀酸痛,可還是堅持練習,要他們休息,他們還都不愿意。只要孩子們保持這份學習的動力,加之老師的悉心教導,相信在閉營典禮上的4個節(jié)目,一定會精彩紛呈。

  二、中華民族舞蹈

  在走訪中發(fā)現,小營員們普遍喜歡跳舞,開營儀式上,舞蹈老師陳玨精彩的蒙古舞《馬頭琴》令這些海外華裔青少年們陶醉不已,所以他們對中國民族舞蹈課程充滿了向往和期待。本次悉尼大樂園活動一共安排了兩名中國民族舞蹈教師,他們將帶領孩子們學習傣族舞、新疆舞和蒙古舞等。來到舞蹈課堂,營員們跟隨老師伴著音樂翩翩起舞,舞姿優(yōu)美,充滿了藝術感,同時,老師和營員在課堂上也建立了深厚的友誼,營員們紛紛和老師親近,現場氛圍其樂融融。

  三、中國畫

  用毛筆和墨汁畫畫,營員們感到非常新奇,軟軟的毛筆很多孩子都是第一次見到,課堂上,老師講解了如何使用毛筆的知識,以及一些繪畫的技巧,營員們迫不及待的畫了起來。記者看到,孩子們充分發(fā)揮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畫的葡萄、花瓶、蝴蝶等等,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由于是第一次用毛筆,營員們弄的臉上手上都是墨水,活像一個個小花貓,整個課堂妙趣橫生,令人忍俊不禁。

  四、安塞腰鼓

  音樂響起,鼓聲陣陣,胡少奇老師穿著陜北腰鼓傳統(tǒng)服裝,舞動大紅綢巾,立刻展示出濃濃的中國西北韻味,小營員們看的津津有味,一個個摩拳擦掌,也想一試身手。腰鼓是中國漢族古老的民族樂器,表現西北黃土高原農民樸素而豪放的性格,這次應澳方承辦單位的要求,我們專門開設了本門課程。只見小營員們一背上腰鼓,揮起鼓槌,在老師的指導下,一個個舞的有模有樣、氣勢十足。課間休息時,還抱著腰鼓敲個不停,能夠引起小朋友的興趣,就是課程最大的收獲。

  五、葫蘆絲

  葫蘆絲是傣族特有的樂器之一,音色柔美,婉約動人,每每葫蘆絲聲響起,都仿佛一位女子在將心中的柔情娓娓道來,意境十分優(yōu)美。開營老師表演時就有位家長興奮的對記者說“就喜歡葫蘆絲的這種韻味,每次聽到都會激動不已,這次大樂園竟然有葫蘆絲課程,一定要孩子好好學學”。課堂上孩子們剛剛開始學習,吹得還不太標準,各種音調齊發(fā),卻都是興趣盎然,狂吹不已,完全沉浸其中,忘乎所以。

  六、草編

  老師一拿出用棕櫚葉編成的中國龍、恐龍、蟋蟀、蜻蜓等栩栩如生的草編作品,就引起了營員們的陣陣驚呼,看起來干枯的棕櫚葉子,到了老師手中,一下子就化腐朽為神奇,變成了一件件精美的手工作品,這讓孩子們充滿了學習的樂趣,他們跟隨王研老師的講解,模仿老師的手法和動作,編織出形態(tài)各異的手工作品,雖然質量不算太高,但對于這些初次接觸草編的低齡華裔青少年而言,已經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小營員對自己的作品愛不釋手,他們紛紛表示“我要拿回家給爸爸媽媽看,這是我的第一件草編作品!”,小小的臉蛋上充滿自豪之情。

  七、紙品制作

  本次紙品制作的課程主要是制作風箏,雖然同學們都見過風箏,但親手制作風箏還是第一次。課堂上,戴連和老師示范了中國風箏的制作過程,營員們沒有想到看似復雜的風箏,經過老師的巧手,將骨架數次編織,一個實用美麗的風箏就被制作出來了。因為制作風箏需要用到竹篾和刀具,考慮到營員們年齡較小,戴連和老師利用課余時間,幫孩子們一一準備好制作素材,并手把手地悉心指導孩子們創(chuàng)作。

  八、五華提線木偶

  “老師,你看我的孫悟空”記者還沒走到教室,遠遠的就聽到木偶課堂上營員們興高采烈、熱鬧非凡。本次中華文化大樂園首次引入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五華提線木偶”,并有幸邀請“非遺”傳承人李新賢先生擔任木偶課程的授課老師。李老師從事木偶表演經驗近40年,同時也具備較好的教學能力。課堂上,小小的人偶在李老師手中活靈活現,他精心選擇了西游記、五虎將、司馬光砸缸等營員們耳熟能詳的故事,用木偶呈現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豐富多彩。這種教學手段激發(fā)了同學們極大的興趣,他們拿著孫悟空、豬八戒等木偶愛不釋手,木偶在他們的操控下每動一次,都能引發(fā)大家一陣驚呼。

  九、唱歌學漢語

  唱歌學漢語就是讓營員們通過學習音樂,在優(yōu)美的旋律中學習漢語,認識漢字,感悟中華文化。記者來到教室,聽到老師正在教營員們唱《龍的傳人》,這首歌歌曲激昂澎湃、氣勢磅礴,歌詞意境深遠,老師講解了歌詞傳遞的精神,教給營員們更多的人生感悟。有的營員不太認識漢字,結合著拼音詞譜也努力跟隨老師的節(jié)拍練習,短時間內就練出了良好的舞臺效果。 記者通過一堂課下來,深切感到教學方法的重要,通過這種愉快學習的方式,營員們在一種輕松的氛圍下不僅學到了知識,還培養(yǎng)了興趣,拉近了營員間的感情,短短幾天,營員們已經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大家聚在一起,開心的學習生活,每個孩子臉上都洋溢著開心的笑容。

  十、泥塑

  記者來到泥塑課堂,看到小營員們正在專心致志的捏著彩泥,一旁已經完成的作品真是將記者都驚呆了,有熊貓、企鵝,憤怒的小鳥等各種動物、人物形象,琳瑯滿目,令人眼花繚亂。營員們在老師的指導下,創(chuàng)造出這么多自己喜愛的手工藝品,他們自己也都欣喜若狂,紛紛表示“中國的彩泥太好玩了”,還有同學苦苦哀求老師給他們些彩泥,回家也要繼續(xù)做。

  十一、微電影制作

  “我要做導演”,“看我的動作標準嗎”,每次微電影課上營員們都成了小小攝影師和總導演,老師教了微電影的制作過程與技巧,他們就迫不及待的拿著DV到處拍攝,記錄下這次大樂園的精彩瞬間。孩子們的創(chuàng)造力真是超群的,雖然僅僅學習了短短的幾次課程,他們就已經自編自導、自演自拍出了一部微電影《中國功夫》,實現中華文化與多媒體技術的完美結合,相信通過這次課程,他們一定能夠為我們獻上一部完美大片。(暨大華文學院 顏婷婷)

【責任編輯:范超】
中國僑網微信公眾號入口

>華文教育頻道精選:

網站介紹 |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供稿信箱 | 版權聲明 | 招聘啟事

中國僑網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和建立鏡像 [京ICP備05004340號-12 ] [京公網安備:110102001262]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8315039 舉報郵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5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注僑網微信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另类一区,看片 国产 一区,无码专区中文字幕视频在线,国产成人无卡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