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教師談尋根之旅:盼營員回國后繼續(xù)學漢語

中國僑網(wǎng)10月23日電 據(jù)暨南大學華文學院網(wǎng)站消息,來中國學漢語,來中國體驗中華文化,應該是2015“中國尋根之旅”暨南大學營的營員們此行的主要目的吧。從他們來到中國的第一天起,暨南大學華文學院的老師們就為他們精心安排了內(nèi)容豐富的生活漢語課,從拼音到漢字,從詞語到說話。為了讓營員們在短時期有質(zhì)的飛躍,教授他們生活漢語課的老師們又默默地在背后付出多大的辛勞?記者對生活漢語1班的授課老師——蔡黎雯老師進行了專訪。
記者:蔡老師,您好!請問您覺得這次的學生跟以往的學生有什么不同?
蔡老師:這是我第二次帶泰國學生的短期班,跟上次不一樣的是,這次的學生特別聽話懂事。雖然漢語水平可能差了一些,但貴在學習認真,有的同學上課十分積極,像我們班的小龍同學,每堂課都十分認真,不管老師寫什么,都立刻記下來。這樣的同學有很多,看到他們記得滿滿的課本,很欣慰。
記者:您覺得他們學習漢語的熱情高不高?他們在感興趣的是什么?
蔡老師:漢語熱情很高,每次回答問題都很努力地嘗試用漢語表達。可能是因為我教最基礎的班級,學生們最感興趣的還停留在日常生活用語上。
記者:聽說蔡老師幫助營員準備了閉營典禮上的演出的節(jié)目?營員學習的怎么樣?
蔡老師:是的,考慮了趣味性和中國文化兩個因素,我準備了成語故事“掩耳盜鈴”,這次的節(jié)目沒有做過多的改編,基本忠于原本的故事,旨在讓學生們在短時間內(nèi)了解一些跟中國文化有關的東西。節(jié)目已經(jīng)排了幾次,各個角色都在努力背臺詞,看得出他們很珍惜這次表演,但學生在排練的時候放不開,希望他們上臺后能好好表現(xiàn)。
記者:通過對這次營員的教學,蔡老師有什么感想呢?
蔡老師:看到學生們這么認真地學習,恨不得在短時間內(nèi)教會他們所有的東西。
記者:那蔡老師對我們的營員們有什么樣的期許呢?
蔡老師:希望他們回國后能堅持學漢語,也希望他們通過這次活動真正感受到中國文化的魅力,由此發(fā)自內(nèi)心地愛漢語。(孫莉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