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外國人把孩子送到中國上學,他們咋想的?
中國僑網(wǎng)10月31日電 題:這些外國人把孩子送到中國上學,他們咋想的?
在國人趨之若鶩地把不及弱冠的孩子送往美國接受教育的時候,一些美國人卻反其道而行之,舉家移民中國,讓孩子接受中式教育,冀望孩子擁有“中國式智慧”。

馬雪亞是一位70多歲的美籍華裔,定居紐約40多年。他們把兩個出生在美國的小孫女送到北京讀幼兒園。
馬雪亞的兒子在美國出生,如今已經(jīng)是一名注冊會計師;兒媳婦是意大利人,服裝設計師。按照常理,他們的兩個女兒,應該和爸爸一樣,接受美國的開放式教育,成長為國際化人才,延續(xù)一個家族在美國的繁衍發(fā)展。
不過,這家人正在打破思想和距離的藩籬:送孩子到中國接受啟蒙教育,學習中文,已經(jīng)成為舉家共識。老外送孩子來中國,“圖”的是什么呢?馬雪亞的回答是——中國嚴格的教育方式和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
中國正在經(jīng)歷的崛起,和未來無限可能的發(fā)展空間,正在觸動更多海外人士,他們冀望自己孩子能擁有“中國式智慧”。
為啥不在美國上學?
中美校園文化差異

“我不想讓女兒在美國上學最大的顧慮還不是學校,是美國文化?!币晃慌e家移民中國的美國父親這樣分析:
美國文化中反智主義太嚴重
最明顯的是在中小學,大家最想當?shù)氖莄ool kids(酷小孩),cool kids都是不愛學習的,如果你愛學習,大家都認為你是nerd(書呆子),嘲笑你孤立你,如果你喜歡學習,成長環(huán)境很負面,一路要承受很多同輩的不認同。
從小就“被接觸”大量毒品和性
要從小就開始抵制,而且不斷有peer pressure(同輩壓力)迫使你嘗試,這對于教育是很大的干擾。
男女非常不平等
美國有的文化宣傳女生要hot(性感),要slutty(風騷),作為女孩子在美國成長的社會氛圍特別不好。中國的女孩子十三四歲穿著校服很有學生樣子,而美國十三、四歲的女孩子都不喜歡自己的年紀,每天化妝去學校,穿像成人一樣的衣服。哪種文化更健康?在美國長大,女孩子如果不好看,或者不融入這種氛圍,會有很大的同輩壓力,被排斥,對于女孩子學習是很大的干擾。
中國上學有何好處?
將女兒送到中國讀書的一位美國母親在接受采訪時,說道中國教育的優(yōu)勢:

美好的校園回憶
中國人口密集,從小到大有很多經(jīng)歷其實都是集體主義的。大家一起上課自習,逛街臥談,做操做作業(yè),這些在一生中都是頭等有意義的事,因為隨著人離開校園開始工作,結婚生子,會越來越脫離集體的影響,然后會意識到那些經(jīng)歷的獨特和同輩情誼的可貴。我希望我的孩子有機會經(jīng)歷這些時刻?!?/p>
更為公平的中國教育制度
“中國教育有其自身的問題,但總體而言,教育的選拔制度是很公平的:學習好的同學去好學校,很簡單。任何制度都需要一個選拔標準,這里的標準是統(tǒng)一化的考試,這是最能避免教育腐敗的選拔方式。相對于美國財富決定教育這種標準,我讓孩子在中國接受教育心里會感覺更公平?!?/p>
中國文化是寶貴的精神財富
“美國的整體思維是非黑即白,非對即錯,大眾深受媒體洗腦,缺乏對外面世界的了解,生活在被宣傳為“最好的”國家里。作為歷史最悠久的民族,中國對于世界認識的智慧是絕對值得深入了解的。不在中國長大,會錯過這筆寶藏?!?/p>
中式教育VS西式教育
很長時間以來,中國人在教育方面對美國趨之若鶩,如今越來越多美國人開始向往中國教育。中國成為了繼美國和英國之后的第三大最受國際學生歡迎的國家。在這種環(huán)境下,究竟是美式教育更好,還是中式教育更優(yōu)秀,是一個爭論已久的話題。
中國的優(yōu)秀人才在世界各領域出類拔萃,更是“搶”了西方人的工作與社會資源。為了研究中式教育與西式教育誰更適合人才發(fā)展,早前BBC有一個紀錄片,一個英國學校請來了5個中國老師。讓他們帶50個英國13-14歲的中學生。讓他們用最中國式的教育(絕對的課堂記錄、嚴格的競爭、課間操、選班干部等),去教這些學生4周的時間。然后4周以后讓第三方獨立機構跟英國教育體系下的學生對比評估一下,看哪一國的教育方式的學生們成績更好。
紀錄片其中中國老師與英國學生們的“沖突”不斷,中國老師甚至對英國學生們大喊“從沒見過你們這么差勁的學生!”,一開播便引發(fā)廣泛討論。但最終的成績結果是,中式教育勝利了。但,中西教育的差異仍舊爭論不斷。前段時間又有美國SSAT考試因中國考生成績太高而取消考試成績的事件。其實小僑(微信號qiaowangzhongguo)覺得,適合自己的教育方式,才是好的教育方式。中式教育不斷地發(fā)展創(chuàng)新,也終究會在在世界上有一席之地。(來源:中國僑網(wǎng)微信號,ID:qiaowangzhongguo 根據(jù)《國際先驅導報》、海外網(wǎng)等媒體綜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