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教師志愿者李瑩瑩教“語言才子”學中文

每當我回顧自己過去兩年的生活,心中便涌起一種深深的幸運和感激之情。二十多歲的我曾有機會認識一個那么不可思議的學生、朋友和導師——卡洛斯·韋澤。他是一位著名的巴西企業(yè)家,早年靠在家里的客廳教英語白手起家,到后來開辦學校,躋身美國福布斯億萬富豪榜,幾百萬學生遍布世界各地。
2013年,我作為一名漢語教師志愿者在巴西圣保羅州立大學孔子學院工作,一次偶然的機會,我被朋友介紹給了正在找漢語老師、想提高漢語口語水平的卡洛斯·韋澤。記得第一次是在巴西圣保羅的韋澤學校里為他上課。見面之前,我并不清楚他的身份,只是把他當成我的一個普通成人學生。根據我之前的經驗,巴西學生在課堂上比較被動,于是我計劃在第一節(jié)課就要讓他知道我的教學方式和特點,把教學姿態(tài)“擺出來”,告訴他我會怎么講課。沒想到他每5分鐘就打斷我一次,提問或者扯開話題,他好像試圖告訴我該用什么方法去教他。我心里“咯噔”一下,心想:怎么遇到一個這么“不聽話”的學生?我后來才了解到,自己面對的是一個“語言才子”,他曾發(fā)明了一套“24小時說外語”的教學法。
接觸了一段時間后,我被卡洛斯如饑似渴學習漢語的勁頭驚呆了,像他這樣百事纏身的企業(yè)家,竟然每天花相當多的時間學習漢語。他的手機上滿屏的漢語學習游戲軟件,有的竟然是他自己設計并和員工一起開發(fā)的;他找人幫他錄制漢語學習資料并天天練習聽力;他每天上漢語課,像個勤奮的小學生一樣在微信上向我這個“小老師”請教各種有關漢語的問題;他帶著極大的好奇心學唱中文歌曲,記背漢語歌詞。
卡洛斯雖然很聰明,學習漢語也很勤奮,但他也會有一些外國人學漢語時的常見問題,如太依賴拼音,對學習漢字有畏難心態(tài)。我采取的辦法是,只要和他在一起,就給他下達“識字任務”。走在路上,我會突然指著商店的牌子或標志告訴他:“這個字我們剛學過,還記得嗎?”他有時候會像小孩子一樣興奮地告訴我:“啊,這個字叫‘天’,那個是‘門’”。擺脫了課本的任務學習法對于像卡洛斯這樣的成年人其實更有效。去年,為了學好漢字,卡洛斯讓我為他專門設計了一款學習詞匯的電子游戲,游戲完成后他愛不釋手,玩得不亦樂乎。
還有什么比擁有這樣積極勤奮的學生更讓老師開心的呢?受卡洛斯影響,我充滿了工作動力,覺得自己有責任幫助他掌握漢語,了解中國文化,也對自己的海外中文教師工作充滿成就感。(李瑩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