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橋英國中小學校長訪華側記:異國校長的魅力
由孔子學院總部、國家漢辦與英國大使館文化教育處聯(lián)合舉辦的2015“漢語橋——英國中小學校長訪華之旅”活動,于10月25日至30日在遼寧大連、江蘇揚州、四川成都和湖南湘潭四個城市舉行。其中15名英國中小學校長及官員來到湘潭,走進城區(qū)13所中小學校進行互動交流,我們和平小學有幸接待了來自英格蘭利奧波德小學的梅雷迪思校長。
在接待與陪伴梅雷迪思校長的一天半時間里,我與她有了近距離接觸,深刻感受到了她的魅力。
梅雷迪思很有親和力,這種親和力體現(xiàn)在生活的點滴之中。參加完中英校長座談見面會后,我和她初次見面時,陪同的翻譯老師剛介紹完,她就微笑著主動用漢語輕聲問候“你好”。聽到漢語從她口中說出,我頓感彼此間的距離縮短了。第二天上午,我在學校一年級國學課教室外等她,她見到我時,主動招手并微笑問候,就像見到熟識多年的老朋友一樣,讓我倍感親切。
在國學課上,她和孩子們一起互動擊掌,一邊拍手一邊誦讀《弟子規(guī)》;美術課上,她饒有興致地拿起彩筆和孩子們一起繪制京劇臉譜。梅雷迪思校長的主動參與,讓孩子們很快就對她產(chǎn)生了親近感。和善而沒有架子的校長,誰都愿意接近!
到校那天下午,梅雷迪思校長聽的第一堂課是譚淑瓊、楊非卓老師共同執(zhí)教的《敏而好學》書法課,她對中國的書法非常感興趣,主動提出跟楊老師學習。楊老師連忙拿出一支新毛筆,教她握筆,然后兩人開始一筆一畫地在宣紙上書寫“和平”二字。梅雷迪思的提筆、收筆還蠻到位,絕不像一個初學者。
第二天中午,我們與梅雷迪思校長共進午餐。她說入鄉(xiāng)隨俗,于是我們沒有使用分餐,只是為每一道菜都準備了公筷。雖然讓餐館為她準備了刀叉,但她一直未用。她和我們一樣使用起了筷子,努力學習用筷子夾菜,雖然動作不是那么熟練,我們還是為她的樂于學習叫好。這么樂學的校長稱得上是師生的典范!
梅雷迪思校長的“生本觀”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來校第一天,一進校門,她就被學校操場西邊的一幅“清明上河圖”吸引。這是一幅由學生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用各種廢棄紙板、顏料、塑料袋、小飾品等,制作的長達50余米的《清明上河圖》的仿制工藝畫。梅雷迪思校長在這幅“清明上河圖”和學生們的美術作品前仔細端詳,流連忘返,不停地用相機拍照,喜愛、驚訝之情溢于言表。書法課上,她將兩名學生當場書寫的作品收起來,準備帶回國收藏。美術課上,她把學生們課堂上完成的京劇臉譜作品全部收納,要帶回英國作為對自己學生的獎勵。
學校為梅雷迪思校長來校交流準備了三節(jié)課——書法、國學、美術,但她提出還想看看中國的學生是怎么學習英語的。所以,學校臨時又增加了一堂英語起始年級三年級的英語課,她也聽得格外認真。可以想見,這樣一名愛學生的校長肯定會受到學生的愛戴。
在這位來自英國的校長身上,禮貌親和、熱忱學習、以生為本的品質(zhì)熠熠閃光,而這些品質(zhì)也正是一個小學校長應有的魅力。(何亞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