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交流方興未艾 非洲青年為何對漢語著迷?


11月22日晚,為期10天的“漢語橋——中非友誼知識競賽”在北京語言大學落下帷幕,本次大賽以“中非情,青年志”為口號,意在為中非青年搭建起交流與溝通的橋梁。來自非洲37個國家和全國30所高校的103名中非青年歡聚一堂,以歌曲、舞蹈、情景劇、演講等豐富多彩的形式傳遞著中非友好情誼,同時也向我們展示了非洲青年對于漢語學習的熱愛以及對中國歷史文化知識的了解。
非洲青年為何學中文
近年來,“中文熱”席卷全球,在遙遠的非洲大陸,學習漢語的非洲學生數(shù)量不斷攀升,它與中非之間源遠流長的友好關系密切相關。從古代的鄭和下西洋,到非洲朋友助新中國恢復聯(lián)合國合法席位;從中國援助非洲建設坦贊鐵路、抗擊埃博拉病毒,到如今中國的“一帶一路”政策,中非始終是互惠互利的朋友。本次大賽的參賽選手、來自剛果的張力表示:“中非之間從很早以前就有著很深的友誼,我們愿意做新的橋梁,以年輕人的熱情繼續(xù)發(fā)展中非之間的友誼,讓中非友誼更加深厚,讓中非人民的生活更加美好!”
非洲青年學習中文花樣多
來自剛果的選手查爾斯自創(chuàng)了脫口秀表演“老查有話說”,他以優(yōu)異成績進入決賽。查爾斯認為,語言是說出來的,要多增加開口的機會,多說多練多交朋友。“當一個中國人看到一個外國人的時候,其實他真的很想了解這個人的國家的文化和特色。只有我學會了中文,才能把最生動、完整的故事講給他聽,把自己的才華展示出來?!庇捎趯τ哪硌莸南矏?,查爾斯經(jīng)??匆恍┟摽谛?、相聲表演,通過模仿練習發(fā)音,從中學到了很多地道的中文,讓他可以游刃有余地用中文逗樂大家。
在過橋賽上以一首自創(chuàng)詩歌朗誦《中國,我愛你》驚艷四座的塞拉利昂選手季瑞拉從小酷愛寫詩。來到中國學習中文后,他想,如果能用中文這樣優(yōu)美的語言來寫詩該多好。但對于當時中文水平不太高的他來說,想把自己的想法用中文表達出來難度很大。但他不氣餒,找到了自己的學習方法——通過看報紙學習作家的寫作手法,研究他們是如何用詞、如何押韻的,再通過不斷練習進行中文創(chuàng)作。季瑞拉介紹說,在這首《中國,我愛你》中,“你的美麗,就像非洲大草原的綠草。你的微笑,就像非洲可愛的小鳥”,使用的比喻手法就是他從報紙中學到的。
來自贊比亞的選手馬約翰在過橋賽中以一曲《光輝歲月》震驚了全場,他的粵語發(fā)音十分標準,咬字清晰,讓人印象深刻。馬約翰十分喜愛唱歌,他表示,在課堂上有些復雜的語法老師解釋很多遍自己都不太理解,但同樣的句子如果在中文歌詞中出現(xiàn),卻能很快地理解它的用法。例如“…更…”這個語法點,就是在學唱了汪峰的歌曲《飛得更高》后掌握的。他說:“我現(xiàn)在已經(jīng)通過了漢語水平5級考試,我要繼續(xù)努力考6級,我要飛得更高!”
教授非洲學生有方法
外國學生的文化習俗、語言不同,漢語學習的方法也不盡相同,這就需要漢語教師了解不同國家學生的特點,采用特定的方法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
北京語言大學漢語學院的葛娟老師表示,非洲學生很聰明,很有天賦,無論是發(fā)音水平還是努力程度都很出眾,他們最大的特點是課堂表現(xiàn)普遍活躍,樂于發(fā)言、參與互動,不怯場。針對這一點,應多開展一些有意思的課堂活動,讓學生動起來,例如情景劇形式的表演練習就遠遠好過一人一句的朗讀課文。
隨著中非關系的穩(wěn)固發(fā)展,非洲青年學習中文的熱情也持續(xù)高漲,他們渴望了解中國,也渴望在不久的將來可以用中文向中國人介紹他們自己的國家?!皾h語橋——中非友誼知識競賽”是一座連接中非友誼的橋梁,也是一個開始,今后會有更多這樣的文化活動,讓非洲青年展示自己的中文水平,讓中非的文化相互交融,讓中非的友誼更加深厚。(雷天戈 王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