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華人渴求中國文化教育 華文教育網(wǎng)絡需完善

最近一位比利時朋友說,如今若沒有中國員工,沒和中國做生意,就稱不上跨國企業(yè)的名號。他本人經(jīng)營著一家中型化學公司,手下便有四個華人員工。憑借商業(yè)直覺,他兩年前就在上海證券交易所開設了賬戶,但現(xiàn)在全部交給了他15歲的兒子打理。他說,這樣做是為了使他兒子能更全面地了解中國經(jīng)濟,因為未來他將不得不靠中國來掙錢謀生。
越來越多的歐洲人、美洲人、非洲人和世界各地的人渴望了解中國,共享它的發(fā)展成果。其中很多人將自己的孩子送到特長班學習漢語、中國畫或武術;有些還將孩子送到中國的大學接受高等教育。
同時,隨著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yè)家和投資者在國外尋找機會,越來越多的中國外交官和記者被派往海外就職,倫敦、紐約、巴黎和布魯塞爾等全球主要城市的華人社區(qū)也在日趨擴展。他們也在努力確保國外上學的子女不要失去與中國語言和文化的聯(lián)系。
但知易行難。我兒子幾個月后將從布魯塞爾的小學畢業(yè),因為我很快要搬到英國,我便一直在倫敦為他尋找中等學校。但由于我沒能找到任何一所中英雙語學校,兒子看來也無法接受中英教育。反倒是因為他在布魯塞爾上課主要用法語,他可以申請十多個以法語或英語為主要語言的雙語學校。
法國政府一直在為海外法語學校提供部分財政支持,法國教育部門也提供相關課程幫助。此外,法國還設有專門部級機構管理全球的法語學校。法國政府向全球500多所法語學校派出了6500名公派老師,他們同15000名當?shù)亟處熞黄鹣?30000名學生提供法語教育。事實上,法國稱沒有任何其他國家擁有如此龐大的海外教育網(wǎng)絡。
美國、英國、加拿大、日本、德國等其他經(jīng)濟強國也在國外開設了類似學校,使本國海外工作者在子女接受本國語言文化教育方面有了更多選擇。
中國是這個領域的新來者。中國企業(yè)開始海外擴張,雇傭華僑也是近幾十年,尤其是近十年的事情。但隨著當代中國海外企業(yè)和公民的數(shù)量飛速上漲,我們應該學習仿效法國等國所建立的榜樣,發(fā)展海外教育。
的確,中國已在其他國家開設眾多孔子學院,但孔子學院多是與外國大學合作。中小學教育仍被忽視但訴求卻日益上漲。因此,中國政府是該考慮重塑海外教育網(wǎng)絡,提高水準,以符合世界第二大經(jīng)濟體的實力。就此而言,中國政府一方面應考慮如何為中國海外兒童的基礎教育提供財政支持,一方面應設立激勵機制,吸引私人投資伙伴以減輕財政負擔。
當然,取得外國對這一行動的支持或設計滿足需求的專門課程都不是容易的事情。也許中國可以采取互利共贏的方式來獲取他國支持,以上海和北京為例,兩個城市都有許多外國學校。這一理念應逐步推進,可以先在紐約、倫敦、巴黎和柏林建立中小學。(付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