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設為首頁
首頁華文教育

俄羅斯?jié)h學家伊薩耶娃:"我把中華文化搬回了家"

2016年03月21日 16:16 來源:新華社 參與互動
字號:

  新華社莫斯科3月19日電 (記者吉黎 高蘭)俄羅斯?jié)h學家伊薩耶娃熱情地把記者迎進了門,可眼前的景象令記者有些恍惚:室內分明就是一個中國民間工藝品的博物館呀!

  寓意“喜上眉梢”的喜鵲梅花造型紅木屏風,古色古香的擺件臺、梳妝臺、花臺,還有形態(tài)各異的瓷瓶、瓷人,把整個三居室撐得滿滿的,從直頂天花板的隔板,到廚房、衛(wèi)生間的每一個角落,中國工藝品到處可見。

  順著伊薩耶娃指引,古人用的佛龕、食盒、筆筒、蛐蛐罐以及火炕上擺的小茶桌、踏腳用的腳凳等都盡呈眼前。一扇清漆屏風栩栩如生地講述著八仙過海的傳奇故事,也許是實在沒地方擺,屏風被靠墻放在角落,但絲毫淹沒不了制作技藝的精巧細致。琳瑯滿目的陳設,讓記者內心深深震撼,這該是怎樣的一份中國情緣?

  伊薩耶娃大學漢語專業(yè)畢業(yè)后在莫斯科一所大學教授漢語近20年,1994年至2010年隨丈夫在中國工作和生活,正是這段經歷讓她真正開始了解中國。她遍訪中國各地,深入民間了解中國的文化、藝術、歷史、民俗,泡“跳蚤市場”,淘各類民間工藝品,還據此為俄羅斯孩子寫成系列中國民間故事讀本《常青竹》《八仙過?!返?。

  在中國期間,她應邀為各國外交人士宣講中華文化,接受電視采訪,還拍過電影和紀錄片,辦過雜志、開過咖啡館,甚至在機場、北京雅寶路體驗過生活。豐富的經歷讓她深入感受到了一個真實的中國,而越是了解中國,她越是深深地愛上這個古老而神秘的國度。

  伊薩耶娃告訴記者,她在中國最喜歡的就是逛各地“跳蚤市場”,周末閑暇都泡在那里,因為她在那里獲得了中國民間的很多知識。雖然市場環(huán)境嘈雜,但有很多有價值的東西,她通過它們研究中華文化。開始時她在各商鋪間來回穿梭,進行比較研究,有很多東西不明白,店主們就給她講是怎么回事。再后來,變成了她給他們講,店主們驚訝極了,因為很多事情他們都不知道。

  逐漸地,伊薩耶娃積累了很多寶貝,數(shù)量達1000多件,其中有只虎頭椅的虎口能隨著椅子搖動一開一合,是她最珍視的寶貝之一。2010年離任回國時,哪一件她都舍不得丟,最后1000多件寶貝裝了幾個集裝箱,全都運回俄羅斯。她在莫斯科的居所成了“藏寶地”,實在放不下的,包括那只虎頭椅,只好寄放在女兒和外孫女家。好在一家人都是“中國迷”,外孫女更是從小受熏陶,正準備投身中華文化的傳播中來。

  伊薩耶娃笑道:“我把中華文化搬到了自己家中,中國時刻在我的生活中,它在我心里?!比缃竦乃?,更夢想有朝一日能開一家中國民間工藝品博物館。她說:“我要把對中國的愛傳播出去,越遠越好。中華文化需要傳播,它太豐富了?!?/p>

  伊薩耶娃介紹說,當年選擇學習漢語,是爸爸朋友的一句話啟發(fā)了她:“未來是屬于中國的”。事實證明,中國一直都很棒,這些年更是發(fā)展飛快。她說,我們在中國生活了16年,期間往來人員很多,可當這些人再次回到中國時,常常發(fā)現(xiàn),很多原來熟悉的地方變得不認識了。

  然而中國變化再大,傳統(tǒng)文化是不可改變的,中國人數(shù)千年來一直生活在這片土地上,把文明一代代傳承下來。中華文化讓全世界著迷,原因正在于此。伊薩耶娃說,中華文化是那么深邃,需要用一生來學習;它是那么有趣,有著無限魅力……

  最后,伊薩耶娃還為記者講起了她最喜歡的中國民間傳說:和合二仙和八仙過海的故事。故事雖小,卻實實在在傳達了中國人一直以來對美好生活、和諧社會的向往和追求。這,也正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向世界傳播的核心理念。

【編輯:梁異】
中國僑網微信公眾號入口

>華文教育頻道精選:

網站介紹 | 聯(lián)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供稿信箱 | 版權聲明 | 招聘啟事

中國僑網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和建立鏡像 [京ICP備05004340號-12 ] [京公網安備:110102001262]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8315039 舉報郵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5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注僑網微信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另类一区,看片 国产 一区,无码专区中文字幕视频在线,国产成人无卡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