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教育師資短缺 專家吁"造血"與"輸血"雙軌并進
原標題:華文教育師資短缺 專家呼吁“造血”與“輸血”雙軌并進
中新社長沙4月7日電 (記者 唐小晴)“培育華文教師,需要‘造血’與‘輸血’雙軌并行,才能提升華文教育內(nèi)生動力,保證師資力量的延續(xù)性、連貫性?!焙蠋煼洞髮W國際漢語文化學院副院長沈敏7日在長沙表示。
隨著世界范圍內(nèi)“漢語熱”持續(xù)升溫,海外華文教育需求日漸擴大,華文教育在面臨新形勢、新機遇的同時,也遭遇師資不足的困境。在東南亞地區(qū),僅印度尼西亞就有10余萬名華文教師缺口。
當天,在湘參加第二屆“華文教育·教案比賽”終審會的多位專家學者在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就上述困境支招獻策。
湖南師范大學國際漢語文化學院是“國僑辦華文教育基地”,目前已為印尼培養(yǎng)近200名本科學歷的華文教育種子教師。今年,該院計劃啟動培養(yǎng)碩士研究型華文教師。
沈敏認為,每兩年舉辦一屆的“華文教育·教案比賽”能研究海外華文教育和教師隊伍現(xiàn)狀,可為培訓華文教育師資隊伍提供幫助,激發(fā)海外華文教師交流、教研的熱情,進而促進海外華文教師隊伍的專業(yè)化、正規(guī)化和標準化。
北京華文學院副院長郭熙研究華文教育多年,曾任暨南大學華文學院院長?!叭A文教師的薪酬待遇較低,很多年輕人不愿意再從事這一職業(yè),專業(yè)教師更少。”郭熙認為,培養(yǎng)本土教師是華文教育發(fā)展的關鍵。同時,相關部門要做好頂層設計,針對性培訓教師和編寫教材。
一直以來,華文教育被譽為中華文化在海外的“希望工程”、中華民族在海外的“留根工程”。為把“根”留住,華僑華人紛紛出錢出力興辦各類華文學校,供華裔子弟就讀,但師資短缺始終是華校發(fā)展的瓶頸。
為滿足海外華校需求,中國國務院僑辦積極實施華文教育幫扶工程,外派教師工作就是其中一項重要內(nèi)容。
國務院僑辦文化司司長雷振剛說,1987年,國僑辦首次向馬達加斯加選派2位教師。此后28年間,國僑辦共選派4800多位教師赴近30個國家的幾百所華文學校任教,足跡遍布五大洲。
在外派教師的努力下,海外華校華語教學水平不斷提升。然而,海外華文師資目前缺口仍然很大。
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目前世界各地擁有各類華文學校2萬多所,在職華文教師數(shù)10萬余人,在校學生數(shù)百萬人。國僑辦此前透露,今后擬舉辦華文教師培訓學院和培訓中心,幫助海外華文學校整體提高師資隊伍質(zhì)量,以期到2017年,在海外華僑華人聚居地基本實現(xiàn)熱愛中華文化的適齡華裔青少年“有學上、有書讀、有合格老師教”的目標。(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