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設為首頁
首頁華文教育

中德總理接見過的德國少年:夢想是當一名漢語老師

2016年06月05日 15:32 來源:中國僑網 參與互動
字號:
葉赫勉。(《歐洲時報》德國版公眾號)
葉赫勉。(《歐洲時報》德國版公眾號)

  中國僑網6月5日電 據《歐洲時報》德國版微信公眾號報道,八年前,他第一次站在“漢語橋”的舞臺上。那時,他才十五六歲,是圖靈根州薩爾茨曼(州立)外國語學校的一名中學生,獲得了首屆“漢語橋”世界中學生中文比賽德國區(qū)預選賽的二等獎。次年,隨德國代表隊在中國奪得總決賽一等獎。他那時候說,希望通過學習漢語,將來能成為中國鋼琴家郎朗的學生。

  八年后,他又一次站在“漢語橋”的舞臺上。此時的他已經結婚,步入了人生一個新階段。他代表埃爾福特應用科技大學孔院參賽,并奪得了第15屆“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德國區(qū)預選賽的一等獎?,F(xiàn)在,他的夢想是當一名漢語老師,教德國人學習漢語。

  葉赫勉用中文完成了采訪全程。

  記者:除了德語和漢語,你還會哪些語言?

  葉赫勉:我會德語、英語和漢語。我也學過拉丁文、西班牙文和俄語,但這三種語言我大部分都忘了。

  記者:你覺得漢語學習最難的地方在哪?

  葉赫勉:一是聲調,二是漢字,主要是這兩部分。其實,德國朋友常常跟我說,中文是世界上最難的語言之一。不過我告訴他們,中文是世界上最容易的語言之一。因為它的語法最簡單,比方說沒有冠詞,可能就少了很多語法錯誤。

  記者:未來希望在德國當一名漢語老師?

  葉赫勉:對的,想在德國工作。現(xiàn)在我結婚了,妻子是德國人。她也去過中國,不過她沒有像我一樣愛上中國。我今年十月就要當爹了,所以去中國的機會也會少一些。所以現(xiàn)在希望留在德國當漢語老師。

  記者:既然想教漢語,那現(xiàn)在想讓你給德國朋友推薦一下漢語學習方法。

  葉赫勉:最好的方法是去中國,多交中國朋友,多聽多說,不要害羞。

  記者:聽說你在孔院實習?主要做什么工作?

  葉赫勉:對,實習是專業(yè)的要求,所以我申請到了孔院實習。最近更多的是聽課。另外,孔院的老師大都是中國人,他們在介紹中國文化的時候,會讓我用德語向德國學生來進一步解釋,因為他們的德語可能不太好。另外,我們現(xiàn)在在翻譯孔院的網站,從德語翻到英語,還在還沒弄好,現(xiàn)在只有德語的。

  記者:參加過三次“漢語橋”比賽,你覺得“漢語橋”是什么?

  葉赫勉:雖然是一個比賽,但我的目的不是獲獎,只是這一次不小心獲得了。我主要想多交一些朋友。在德國學中文的學生還不是很多,來這里可以找到很多有共同語言的朋友。如果去中國參加決賽,也可以交到很多外國朋友。所以也像有選手說的,它不只是“漢語橋”,而是“世界橋”。

  記者:我們知道,中國總理李克強和德國總理默克爾都接見過你。談談當時的感受?

  葉赫勉:他們兩個人性格特別好。我以為國家總理地位很高,而我(地位)很低,他們會……我也不知道怎么解釋。他們問了我不少有趣的問題。我發(fā)現(xiàn)我能用中文跟中國總理交流,這對我是很大的榮譽。我的話他都聽懂了,說明我的中文不是白學的,這很鼓勵我。他們沒有直接鼓勵我繼續(xù)學漢語,但這個經歷就想讓我繼續(xù)學好漢語。我第一次到中國時,中文特別差,但就是說一句簡單的“你好”,他們(中國人)就特別高興,一直支持我鼓勵我繼續(xù)學。如果我第一次去中國時沒有得到這樣的鼓勵,可能我早就放棄了。

  記者:最后,有什么想說的嗎?

  葉赫勉:我想感謝我的中學中文老師,叫李圣超。

  2015年6月份,記者在圖林根薩爾茨曼外國語學校的“漢語橋”比賽現(xiàn)場,有幸見到李圣超老師。2015年的“漢語橋”中學生比賽,是八年來第一次在柏林以外的地方舉辦。負責組織的李老師在當天忙前忙后,甚至沒有時間吃午飯。中文教材《同道》是Guber-Dorsch、Wu Jiang、李圣超等多名老師合力編撰,得到了巴伐利亞、北威等州文教部的批準,于2015年8月出版,旨在進一步豐富德國的漢語教材。(張喬楠)

【編輯:劉郁菁】
中國僑網微信公眾號入口

>華文教育頻道精選:

網站介紹 | 聯(lián)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供稿信箱 | 版權聲明 | 招聘啟事

中國僑網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和建立鏡像 [京ICP備05004340號-12 ] [京公網安備:110102001262]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8315039 舉報郵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5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注僑網微信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另类一区,看片 国产 一区,无码专区中文字幕视频在线,国产成人无卡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