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根之旅營員學中國傳統(tǒng)藝術(shù) 感受“根”的意義


中國僑網(wǎng)6月8日電 據(jù)暨南大學華文學院網(wǎng)站消息,中國傳統(tǒng)藝術(shù)的遺產(chǎn)極其豐富輝煌。此次尋根之旅暨大夏令營也為營員們安排了具有中國特色的文化類課程,包括了泥塑、草編、中國書畫、中國民族舞蹈等。
泥塑,俗稱“彩塑”、“泥玩”,它以泥土為原料,以手工捏制成形,或素或彩,以人物、動物為主,是中國傳統(tǒng)的一種民間藝術(shù)。這次的泥塑課由張登峰老師授課,他先向大家介紹了一些泥塑作品,隨后便帶著營員們開始慢慢制作。張老師耐心講解,手把手教學,營員們也聽得十分認真,慢慢學習。不多久,小小的泥土在營員們的手中就變成了各具特色的形象:有可愛的大熊貓,也有慈祥的財神……雖然是第一次制作,但是營員們的泥塑都十分生動形象,各具特色。
草編也是民間廣泛流行的一種手工藝品,它是利用各種柔韌草本植物為原料加工編制而成。因其易得,故草編工藝在中國民間十分普及。在草編課上,大家的熱情也很高??粗菥幷n的王研老師利用簡單的草編工具信手捏來一些可愛的小動物,營員都覺得有趣非常,躍躍欲試。在聽王老師講了一些草編技巧后,營員們紛紛拿著棕櫚葉不斷嘗試,心靈手巧的大家很快就做出了一只只蜻蜓、蚱蜢。
本次夏令營的中國書畫課,王碧鳳老師不僅教營員們學習了中國書法中的隸書,還教營員學畫了一些簡單的水墨畫。從連筆都不會拿到能完整寫出一些字、畫出一幅畫,營員們的認真刻苦讓人十分感動。
這些具有中國特色的文化類課程時間雖然不多,但營員們可以從中體會到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同時加深對中國以及中國文化的了解,感受到“根”的意義。(楊佳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