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學中華文化大講堂”舉辦公益開筆禮活動
中國僑網6月12日電 據(jù)廣州暨南大學華文學院網站消息,近日,來自暨南大學不同學院的33名教工子弟在廣州番禺學宮體驗了人生四大禮之一的“開筆禮”,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浸潤中開始了人生“第一課”。這是“暨南大學中華文化大講堂”(以下簡稱“大講堂”)主辦的一次公益活動。
“開筆破蒙”為中國儒學一種古老相傳的啟蒙習俗,通常是指給那些進入學習年齡的孩子通過“點破朦朧,筆畫朱砂”來對自己的入學老師行禮,紀念自己的入學儀式。
“開筆禮”第一項是“游泮入學”,學宮泮池又稱泮水,是官學的標志。過去生員開學第一天,由各州府縣官率領生員繞泮一圈,叫游泮,所以秀才入學也叫“入泮”。小朋友們繞泮池行走一圈,再走過青云橋,寓意學童學業(yè)進步。
游泮之后,引導小朋友步入明倫堂。接下來就是“開筆禮”的第二項——學宮聚才,小朋友統(tǒng)一在明倫堂門前,換上小漢服。
隨后,進入整裝習禮的環(huán)節(jié)。弟子規(guī)有云:“冠必正、紐必結、衣貴潔、不貴華”。禮儀之始先正衣冠,小朋友在主持人的引導下自己正衣冠。接著由廣州市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盧運權老師為小朋友正衣冠,帶領小朋友們誦開筆誓詞并講授禮的重要性。接下來便是開筆禮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點智破蒙”,即點紅痣,意為開啟智慧、知識的大門。
點痣結束后,盧老師教導小朋友如何行禮,并帶領小朋友向先師孔子、啟蒙老師和家長行禮。行禮結束后,小朋友們雙手敬奉茶水給老師和父母,感謝師長們的教誨、哺育之恩。
在敲鐘鳴志與擊鼓奮進的環(huán)節(jié)中,小朋友在主持人與助理的引導下一個個上前敲鐘、擊鼓。敲鐘、擊鼓等寓教于樂的儀節(jié)完成后,啟蒙老師手把手地帶領著小朋友寫下毛筆大字“人”,這象征“開筆添智,人生始立”,祝愿小學童們在求學路上不斷進取,學業(yè)有成。最后,小學童與家長獲得由番禺學宮提供的開筆禮證書。
“大講堂”由暨大學生處主辦,華文學院承辦,自今年3月以來,已舉辦揭幕儀式、研習班、專題講座、文化互動體驗、一帶一路文化考察、公眾微信號等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線上線下各類中華文化活動30多場,500多名師生參與。(華文學院學工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