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學院國際音樂夏令營暨首屆孔子學院藝術節(jié)閉幕

中國網北京7月7日訊(記者 秦金月) 7月6日晚,第三屆孔子學院國際音樂夏令營暨首屆孔子學院藝術節(jié)的閉幕式在中央音樂學院舉行。來自五大洲近50名有藝術專業(yè)背景的學員和帶隊教師參加了閉幕式,并為觀眾奉上了精彩的音樂表演。至此,從6月24日開始,為期14天的藝術節(jié)落下帷幕。
音樂中西合璧 學生混搭出彩
在閉幕音樂會上,多個國家的學生和教師聯(lián)合表演了精彩的節(jié)目,展示和匯報他們在夏令營期間的學習成果。其中有侗族原生態(tài)樂舞《歡樂侗寨》,還有古琴和吉他二重奏《酒狂》,更有來自韓國、丹麥、加拿大、肯尼亞和澳大利亞的學生聯(lián)合演出的民樂合奏《春江花月夜》。

這些外國師生在短短幾天之內,就掌握了中國傳統(tǒng)樂器的基本演奏技巧,并且表演了美妙的曲目,令現(xiàn)場觀眾為之嘆服,掌聲不斷。來自丹麥皇家音樂學院的學生Jomas Egholm的專業(yè)是吉他,此次夏令營期間,他用幾天的時間學會了彈奏琵琶,并在《春江花月夜》中與其他各國的學生有了一次完美的配合。他說:“我們學習的很快,這是因為中國老師教的好,我喜歡中國的樂器,感謝這次藝術節(jié)帶給我們在音樂上交流的機會。”
閉幕式上,全國政協(xié)委員、教育部原副部長李衛(wèi)紅,北京市政協(xié)委員、中央音樂學院黨委書記、“中外音樂文化交流與體驗”基地理事長郭淑蘭,全國政協(xié)委員、中央音樂學院孔子學院辦公室主任劉月寧等還分別為參加夏令營的各國營員頒發(fā)了結業(yè)證書。
搭建藝術平臺 鑄就心靈橋梁
去年10月22日,習近平主席在倫敦出席全英孔子學院和孔子課堂年會開幕式時指出:語言是了解一個國家最好的鑰匙,孔子學院是世界認識中國的一個重要平臺。隨著孔子學院教育及文化交流活動日漸深入,藝術也成為豐富孔子學院內涵的生力軍。全球各地的許多孔子學院組建了多種形式和規(guī)模的藝術團,希望與中國有更多的交流。在此背景下,2014年、2015年,在孔子學院總部/國家漢辦的支持下,中央音樂學院作為全球首家“音樂孔子學院”的中方承辦院校,分別舉辦了北京·天津和北京·云南兩屆“孔子學院國際音樂夏令營”,邀請來自美國、丹麥等多所孔子學院的60余名學員及帶隊教師,圍繞“中國音樂文化”的主題開展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學習、體驗和交流活動。
今年,第三屆孔子學院國際音樂夏令營暨首屆孔子學院藝術節(jié)邀請了五大洲50名有藝術專業(yè)背景的學員和帶隊教師到訪北京和湖南兩地,體驗學習中國優(yōu)秀音樂文化。藝術節(jié)期間,除了安排外國學員學習中國樂器、演奏經典作品之外,還舉辦了3場音樂會、3場專家講座、2個中國文化工作坊等多元化、交互式的活動,并特別舉辦一場以“音樂•文化•世界”為主題的中外師生聯(lián)誼座談會,關注中外青年對中國音樂文化的進一步認知和理解、對世界文化未來的美好展望。
出席閉幕式音樂會的嘉賓紛紛表示,這次活動最重要的意義,在于通過藝術節(jié)的平臺,讓世界人民,特別是青年進一步了解感知中國的音樂文化,并在此基礎上,促進世界音樂文化的進一步交流、融合與共同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