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架起中美友誼橋梁 孔子學院成重要載體和標志
編者按:
2014年3月27日,習近平主席在巴黎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的演講中,全面深刻闡述對“文明交流互鑒”的看法和主張。此次演講,受到世界廣泛關注,被視為中國的“文明宣言”。
當今世界,伴隨著經(jīng)濟全球化、世界多極化深入發(fā)展,文化的交流交鋒交融更加頻繁,文明交流互鑒愈益凸顯。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鑒而豐富。推進文明交流互鑒,是打破“文明沖突”、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途徑和重要內(nèi)容。今天,本報推出“文明交流互鑒”系列報道,講述文明交流互鑒是如何成為增進各國人民友誼的橋梁、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動力、維護世界和平的紐帶。
中國和美國,世界上兩個擁有重要影響力的大國,一個處于世界東方,一個位于太平洋彼岸。遠隔重洋、相距萬里,卻未能阻擋兩國之間的文明交流互鑒。
多年后,奧巴馬一定記得,習近平同他在中南海瀛臺散步的場景。正如習近平同樣難忘,奧巴馬和他在“陽光之鄉(xiāng)”安納伯格莊園舉行的會晤。
瀛臺和安納伯格莊園,是代表中美文化的重要場所。兩國元首把與對方的見面安排在這里,絕非偶然。中共十八大以來,中美元首的交往形式不斷創(chuàng)新,也更能體現(xiàn)出兩國的文明交流互鑒。
實際上,作為東西方兩個大國,中美之間的文明交流互鑒已有至少230多年的歷史,有許多故事可說。
時間節(jié)點——兩個“84年”
在起點上,中美交往始于一個“84年”——1784年。
那年,美國首任總統(tǒng)華盛頓派出“中國皇后號”商船訪問中國。它運來人參、皮革、毛衣、胡椒、棉花以及鉛,運走茶葉、瓷器、絲綢、象牙雕刻、漆器、桂皮、玉桂和繡金像。中美交往自此開始,始于商業(yè),也包含文明。
在記憶里,中美兩國人民不會忘記32年前的另一個“84年”——1984年。
那年,在洛杉磯奧運會上,許海峰“射”下中國首枚奧運金牌。那屆奧運中國隊摘取15金、8銀、9銅,位居獎牌榜第4位。
中美交往,還有很多時間節(jié)點應該銘記。
150多年前,數(shù)以萬計中國工人同美國人民一起,鋪設了橫貫東西的美國太平洋鐵路;70多年前,中美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盟國并肩奮戰(zhàn),共同捍衛(wèi)了世界和平和正義;37年前的1979年,中美建交……
歷史更應該記住一個時間節(jié)點——2013年6月。在這個時間節(jié)點上,中美發(fā)生了一件大事——習近平同奧巴馬在美國安納伯格莊園會晤,作出共同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系的戰(zhàn)略抉擇。中美新型大國關系的核心內(nèi)容,是不沖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這是一種國家層面的“頂層設計”,助推中美文明交流互鑒寫出嶄新篇章。
人物故事——兩個球星
文明交流互鑒往往從人開始,而體育是人與人之間的世界性語言。
說到中美交往,不能不提起兩個籃球明星:中國人姚明、美國人馬布里。在美國職業(yè)籃球聯(lián)賽(NBA),YaoMing(姚明)的名字如雷貫耳,他曾效力于休斯頓火箭隊;在中國職業(yè)籃球聯(lián)賽(CBA),馬布里擁有“馬政委”等稱號,是北京首鋼籃球隊的美籍外援。
2002年,22歲的姚明來到美國,成為NBA史上首位非美籍“狀元秀”狀元。美國一家雜志評論說:“姚明讓NBA在中國乃至亞洲被更多人了解、熟悉。從來沒有一個巨星,能像姚明一樣讓一個國家、民族有如此的自豪感”。
比姚明大3歲的美國球星馬布里,2010年來到中國。6年后,北京市政府向他頒發(fā)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國人永久居留證”,即中國“綠卡”。這位愛說相聲,用“說、學、逗、唱”表達對中國喜愛之情的美國人,儼然成了北京小伙。
姚明與馬布里是中美文明交流互鑒日益深入的一個縮影。如今,每隔17分鐘,中美之間就有一架班機飛行,每天上萬人往來兩地。
中美人員交流上的日益頻繁,使得中美很多地方有著兩國人民的共同記憶。比如《啊,鼓嶺》所講述的故事:美國加州大學一個物理學教授于1901年隨父母來到中國,位于福建省福州市東郊的風景區(qū)鼓嶺給他留下難忘印象。10年后,他舉家搬往美國加州,終生再沒能回到鼓嶺。最后,福州市幫助這位教授的夫人見到了教授童年的玩伴。
像這樣感人至深的故事,在中美兩國人民中間還有許多。
人文交流——漸成支柱
中美交往,極為重視人文交流。
1854年,26歲的中國廣東人容閎在耶魯大學畢業(yè),他是第一個畢業(yè)于美國大學的中國人。十幾年后,1872年—1875年間,清政府先后派出4批共120名“各省聰穎幼童”赴美留學,這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官派留學生。
近年,孔子學院成為兩國文化交往的重要載體和標志。2004年,美國首家孔子學院——馬里蘭大學孔子學院設立。數(shù)據(jù)顯示,截至目前,美國49個州已設立109所孔子學院和495個中小學孔子課堂,分別占全球總數(shù)的22%和49%。
據(jù)悉,目前全美學習和使用漢語的人數(shù)達280萬人,漢語成為排在西班牙之后的第二外語。2015年,習近平訪美期間,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宣布“百萬強”計劃,提出到2020年,全美學習漢語的大中小學生達到100萬人。
日前,第七輪中美人文交流高層磋商取得圓滿成功,雙方簽署了12項合作協(xié)議,達成158項合作成果,涵蓋教育、科技、文化、衛(wèi)生、體育、婦女和青年7個領域。
中美人文交流機制,已成為與戰(zhàn)略互信、經(jīng)貿(mào)合作并重的中美關系“三大支柱”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