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老師赴斐濟支教:把愛與責任扛在肩上(圖)

她是紐帶“濤哥”,柔情如鋼,像男人一樣去戰(zhàn)斗。
她是智慧“濤姐”,不拋棄、不放棄、不言敗。
她是課堂“野心”家,能駕馭各種“搗亂分子”。
她是教學策略家,知天文、曉地理、通人心。
她最怕過夏天,因為夏天過后就意味著和相伴3年的孩子分離;她也盼望過夏天,因為夏天過后孩子們即將走上更高、更大的舞臺。數(shù)載酸甜苦辣,一朝花樣年華。
她是石室初中語文教師王濤,兼任教學處主任。初次見王濤是在2011年5月,她被成都市教育局外事辦派往斐濟逸仙學校作為期兩年的對外漢語支教教師。而再見到王濤,她依舊身材略瘦,面容清秀,給人感覺大方、干練。
受命赴斐濟支教 是責任也是境界
自2010年始,國家漢辦每年都向斐濟逸仙學校派出兩名中文老師,均是來自國內(nèi)中小學教育一線的骨干。2011年3月,成都市教育局外事辦接到通知,斐濟等地需要老師,希望能給予支持。因為種種原因,原定人員因故不能前往。王濤曾在國家漢辦舉行的出國漢語教師培訓班學習并合格結(jié)業(yè)。臨時接到通知,經(jīng)過短短一夜的考慮,她毅然選擇前往。
逸仙學校是坐落于斐濟首都蘇瓦。學生在學校每天學習1課時中文,中文教材、設備在斐濟比較齊全完備,教材采用的是僑辦提供的免費教材《漢語》。學生主要由三部分構(gòu)成,第一部分是漢語學習的佼佼者,他們是從中國轉(zhuǎn)學到斐濟的。第二部分略有基礎的華僑子弟,他們具有少許基礎。第三部分零起點的斐濟本地學生,有斐濟族、印度族、島國人,以及少數(shù)韓國、澳大利亞、菲律賓等其他國家學生。
針對教學情況的改變,她積極應對,采用因材施教,分層教學。從最初的不適應到離開時的戀戀不舍,王濤說:“斐濟支教的每一天都很有意義和價值?!?/p>
離開家人、離開同事,遠赴斐濟支教的兩年,其中的甘苦其實只有自己知道。王濤卻淡淡地說,自己是一名黨員,這是她的責任。
教師吃的就是良心飯 要在“愛”字上下功夫
演講家、朗誦家、教學策略家……說起王濤,很多同事都豎起大拇指,用當下比較流行的詞語形容,是典型的“斜杠”教師。
而在學生眼里,王濤既知天文、曉地理,更重要的是,還通人心。課下,她經(jīng)常找一些“搗亂分子”交流感情,與他們暢談人生、理想,用身邊榜樣的事跡感染他們,有時,她還會講講自己讀書時的調(diào)皮故事,不僅逗得學生哈哈大笑,也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偶爾,她也會陪學生逛街購物,還給一些適當?shù)男〗ㄗh。積極的思想像太陽,照到哪里哪里就光亮?!拔覒摽梢运闶呛⒆觽兊摹妿煛袝r候?qū)W生換個發(fā)型,都會先征求我的意見?!闭勂饘W生王濤總是很欣慰,“教師吃的就是良心飯!做老師就是要做一個真真切切、實實在在,能夠不忠于世俗卻無負于自己良心的人?!?/p>
16年時光,讓她對教師這個神圣的職業(yè)有了最本質(zhì)的了解,也只有教師自己才能感到肩上擔子的重量。“面對著一個個有思想、有個性的孩子,老師們只有捧出自己的一顆真心,付出自己的一份愛心,才能無愧于自己的良心?!?/p>
看得見的是上課、改作業(yè),看不見的還有很多很多。王濤即是這樣一位教師,一路堅持,只求無愧于心。王濤也深知,老師內(nèi)在的涵養(yǎng)、淵博的知識很重要,但有時候,老師的一句話、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也許就會影響甚至改變一個孩子的人生軌跡。對不同個性的學生,她堅持在“愛”字上下功夫,從不偏愛或歧視某個孩子,而是去賞識、尊重他們。
三尺講臺,一樣可以成為人生的精彩舞臺;一支粉筆,傳遞給學生的不僅是知識,還有無限的可能。這就是師者的力量?!耙粋€人遇到好老師是人生的幸運,一個學校擁有好老師是學校的光榮,一個民族源源不斷涌現(xiàn)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師則是民族的希望?!蓖鯘f,16年的磨煉,她希望自己能成為一名學生和家長心中的好老師。(趙子君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