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設為首頁
首頁華文教育

德國中學校長:中德青少年交流年開啟定期交流模式

2016年12月27日 10:09   來源:人民網   參與互動參與互動
字號:

  人民網12月26日電(王曉玎)司空佩巖是德國埃森市伯樂高級文理中學的校長。她1978年從德國波恩大學社會學及地理學師范專業(yè)畢業(yè),2010年起在伯樂中學教授地理和社會學,先后任副校長、校長。

  2014年,司空佩巖接待了到訪的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夫人彭麗媛教授,并于當年帶領師生前往上海和北京參加夏令營活動,受到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和德國聯(lián)邦總理默克爾的接見。2016年,她再次率團訪問中國,并在北京與彭麗媛教授再次會面。

  司空佩巖如何描述自己與中國間的淵源?她眼中的中國形象是怎樣的?又如何看待中德青少年之間的交流?不久前,這位中學校長接受了人民網記者的采訪,講述了她對這些問題的看法。

  人民網記者:您個人與中國有著怎樣的關聯(lián)和情結?一說起中國,您能聯(lián)想到什么?

  司空佩巖:在我看來,中國是一個充滿魅力的大國,擁有許多我想見識的珍寶。我一直都滿懷真誠地與中國人交往。

  人民網記者:伯樂中學1994年開設漢語課,您能介紹下當時的背景和初衷嗎?

  司空佩巖:伯樂中學從建校起就設有古代語言課程,比如古希臘語。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人們覺得古代語言課有些陳舊過時了。我的前任提出了設立現(xiàn)代語言課程的想法。1994年,我們找到了一位合適的漢語教師,于是繼西班牙語之后,伯樂中學正式開設了漢語課程。

  人民網記者:伯樂中學與中國的孔子學院和大中院校以及多家中德友好機構保持著良好的關系。與中國的合作最早是怎么開始的?現(xiàn)今的合作情況如何?對于未來合作,您有哪些計劃?

  司空佩巖:我們與魯爾都市孔子學院締結了合作協(xié)議,并在此基礎之上與中國國家漢辦也展開了合作。我們會定期組織師生前往中國訪問交流。

  伯樂中學和上海曹楊二中在2014年簽約成為合作伙伴,雙方建立了師生互換機制。此外,我們與武漢大學之間也有交流,并愿意繼續(xù)深化這種交流。

  人民網記者:除了漢語課,伯樂中學還有其他關于中國文化的課程嗎?比如武術或者書法?

  司空佩巖:武術和書法沒有被直接列入教學計劃中,但學校會組織許多涉及中國文化的活動。教務處負責制訂相關選題。

  人民網記者:學生們喜歡上漢語課嗎?您認為,漢語課對學生今后的生活會有怎樣的影響?

  司空佩巖:隨著中德關系的不斷推進,我認為一部分學生能夠將他們學到的漢語知識用于未來的職業(yè)發(fā)展中。漢語課的報名人數一直居高不下,足可見其在學生中的受歡迎程度之高。

  人民網記者:2014年,您在伯樂中學接待了彭麗媛教授。今年,您再次帶領4名教師和35名高中生來到北京與她會面。您有哪些特別的感受?彭教授給您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司空佩巖:我認為,兩次會面對我們的學生以及同行的老師(包括我在內)來說都是令人難以忘懷的經歷。令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彭教授逐一與每個學生交談,當時的氛圍就像是私人對話,我們覺得很愉快。

  人民網記者:在“2016中德青少年交流年”的框架下,伯樂中學組織或者參加了哪些活動?

  司空佩巖:除了上面提到的在中國的友好訪問,我校的中文合唱團還參加了11月24日在漢堡舉行的交流年閉幕式,將活動推向了高潮。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和德國外交部長施泰因邁爾共同出席了閉幕式。

  人民網記者:您對未來中德兩國青少年間的交流活動有哪些建議與期待?

  司空佩巖:我想,中德青少年交流年開啟了兩國青少年定期交流的模式。通過這種方式,兩國人民可以更好地相互了解,并且隨著中德兩國間合作的不斷深化,建立彼此之間的信任。

【編輯:羅丹】
中國僑網微信公眾號入口

>華文教育頻道精選:

網站介紹 | 聯(lián)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供稿信箱 | 版權聲明 | 招聘啟事

中國僑網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和建立鏡像 [京ICP備05004340號-12 ] [京公網安備:110102001262]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8315039 舉報郵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5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注僑網微信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另类一区,看片 国产 一区,无码专区中文字幕视频在线,国产成人无卡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