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設為首頁
首頁華文教育

漢學家白樂桑:漢語教學不是機械復制(圖)

2017年05月12日 09:53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參與互動參與互動
字號:
中國僑網(wǎng)白樂桑在做講座
白樂桑在做講座

  日前,法國國民教育部漢語總督學、世界漢語教學學會副會長、歐洲著名漢學家白樂桑教授在意大利漢語教師培訓課上做《課堂教學的基本功》講座,筆者有幸參加。這場講座給筆者印象最為深刻的是白樂桑一口字正腔圓的普通話、極富哲學性的思維方式以及他對漢語教學的獨到見解。

  講座一開始,白樂桑援引了20世紀法國著名哲學家加斯東·巴什拉在《科學精神的形成》一文中的一句話——“必須從障礙的角度提出科學認識的問題”,他提出要賦予漢語教學一定的哲學高度。

  要互動不要單純介紹

  如何看待課堂教學過程中的一些典型問題是本次講座的重頭戲。白樂桑認為,對歐洲人的漢語教學應深入淺出,其中的語法教學,內(nèi)容應是教學語法,而不是專家語法;制作圖文并茂的課件,特別是使用PPT,能有效增強視覺刺激效果,幫助學生領悟,提高理解能力;課堂教學的互動環(huán)節(jié)很有必要,也非常重要。

  此外,白樂桑還專門提出學科教學論的本性,即“教學論從學術性知識出發(fā),將其轉化為教師要教授的知識,進而到已傳授的知識,再到學生獲取到的知識,最后歸屬于學生自己的運用知識?!薄稗D化”是關鍵,不可能是機械復制。

  他介紹說,在法國有專門的教師培訓,其中的一個專項內(nèi)容就是讓教師們列出在課堂上激發(fā)學生開口的機會。他再次說明,要多互動,不要只是教師單純地講。

  漢語教學應該兼容并蓄

  作為漢學家,白樂桑首先是歐洲的漢語學習者和使用者。由于歐洲人的第一語言和漢語關系較為疏遠,分屬不同的語系語族,筆者深切地感覺到歐洲人對漢字的敏感程度非常高。白樂桑堅定地持有漢語“字本位”的觀點。在他看來,“中國文字是拼義文字,漢字也是一門知識”,并多次提到漢語教學及使用的漢語教材中應加入字表,而他本人也自制漢字字表,教法國學生學習漢語。

  深諳中國語言文化精髓的白樂桑,在漢語教學中,采取兼容并蓄的態(tài)度。他認為,問題不在于“字本位”是什么,對歐洲人的漢語教學應遵守字詞兼顧的原則。他發(fā)現(xiàn)現(xiàn)行的HSK(漢語水平考試)各級考綱里只有詞匯表,而沒有漢字表。他認為這可能并不完全適合歐洲學習者。在白樂桑的建議下,由歐洲高級專家教師團組通過“歐洲漢語能力標準項目”給《歐洲共同語言參考框架:學習、教學、評估》中的“漢語能力描述A1 →A2+級別”都配備了相應的字詞表,以方便學習者制訂學習計劃,并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學習進程。

  巧借課堂用語激發(fā)學生輸出

  作為漢語教師,我從中得到了兩點啟發(fā):其一,互動環(huán)節(jié)體現(xiàn)了教學活動對學習者的充分尊重,強調(diào)學習者需要參與進來,才能內(nèi)化活的語言。其二,互動讓教師得到及時反饋,能及時檢驗教學效果,進而及時調(diào)整并改善教學,使教學更講究效率。

  具體操作中,巧借課堂用語能有效激發(fā)學生自然輸出漢語。通過刺激,再強化,然后達到自動化巧熟,而這也得到心理學關于輸入輸出假說相關理論的支持。學生反復模仿、練習課堂用語,還能避免一些偏誤的出現(xiàn)。如教師問“今天誰沒有來?”“我不知道”等,學生容易區(qū)分、習得“沒有”和“不”的用法。教師課前自言自語地點名到教室里的學生人數(shù)——“一個”“兩個”“三個”……也可使學生熟悉和習慣量詞的用法,減少遺漏量詞的偏誤。巧用課堂用語,有助于沉浸式教學,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漢語環(huán)境。注重細節(jié),將學習和習得相結合,“潤物細無聲”。(彭鶯 本文作者系意大利那不勒斯孔子學院漢語教師)

【編輯:郭曉倩】
中國僑網(wǎng)微信公眾號入口

>華文教育頻道精選:

網(wǎng)站介紹 | 聯(lián)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供稿信箱 | 版權聲明 | 招聘啟事

中國僑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jīng)授權禁止復制和建立鏡像 [京ICP備05004340號-12 ]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2001262]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8315039 舉報郵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5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注僑網(wǎng)微信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另类一区,看片 国产 一区,无码专区中文字幕视频在线,国产成人无卡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