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新澤西州小鎮(zhèn)建中文學校 傳承中華文化(圖)

在美國新澤西州一個幽美靜逸的小鎮(zhèn)上,有這樣一間學校:每到星期日下午1時,空曠的停車場便停滿了陸陸續(xù)續(xù)進來的各式車輛。從車上下來的孩子,有說漢語的,有說英語的,但他們都走進了一棟二層紅磚樓房——華夏普蘭斯堡中文學校。
時間回到1999年3月,當時正值新澤西州普蘭斯堡鎮(zhèn)人口徒增之時。據(jù)小鎮(zhèn)人口普查資料顯示,那時該鎮(zhèn)有近2000華裔居民,附近的小鎮(zhèn)西溫莎,也有差不多數(shù)量的華裔。為了傳承中華文化,熱心中文教育的家長們開始著手創(chuàng)辦中文學校。幾個在出國前就有教學經(jīng)驗的媽媽成了中文學校的第一批中文教師,資質(zhì)深的劉老師擔任第一任校長。2003年,普蘭斯堡中文學校確立了固定校舍,以滿足本地華裔孩子學習中文的需求。
2017年,普蘭斯堡中文學校迎來建校第18個年頭。目前為止,該校有學生900多人,分別來自普蘭斯堡鎮(zhèn)、西溫莎鎮(zhèn)、普林斯頓等。
通過實踐和摸索,我們總結(jié)出幾個中文教學的特點。
首先要有朗朗讀書聲。學校目前一共開設(shè)了43個中文班, 一共9個年級,加上兩個美國大學先修課程(AP)中文班,分別教授《馬力平中文》教材和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編寫的《標準中文》教材,并試點教授中國國務(wù)院僑辦委托暨南大學為海外華僑子弟學習中文編寫的《中文》教材。每到周日下午1時半,剛剛還喧囂的走廊漸漸在值班家長手搖的銅鈴聲中安靜下來。除了偶爾有遲到的孩子急急忙忙跑動的腳步聲,聽到的就是從各個教室里傳出的朗朗讀書聲。學習語言,怎么能不讓孩子們大聲朗讀課文呢?“花兒謝了,有再開的時候;葉子落了,有再長的時候,只有光陰是一去不再回來的”。 對于我們旅居海外的華僑華人來說,送孩子到中文學校學習中文,大家都為著一個共同目標:讓孩子們學會中文。
其次,要有吹竹調(diào)絲聲。除開設(shè)的中文課,學校里還開設(shè)中國樂器課,教室里時不常地飄出葫蘆絲和二胡的絲竹之聲。有兩位家長是民樂發(fā)燒友,成立了紫竹民樂團,不但開課教學,還帶著孩子們演出;另有家長是來自音樂學院的舞蹈老師和民族聲樂老師,則挑起了傳播中華民族聲樂和舞美藝術(shù)的大梁。
此外,我們學校為了搞好中文教學,鼓勵并激勵孩子們學習中文,舉辦了各種活動。比如兒童看圖寫話比賽、查字典比賽、鉛筆字書法展;還開展各種各樣的朗誦和演講比賽,并將比賽賽場延伸到新澤西州的其它中文學校。學校還培養(yǎng)在校學生在指導老師的幫助下,出版每周一期??镀仗m之聲》。
眾人拾柴火焰高。普蘭斯堡中文學校就是這樣,在老中青少四代人的努力下,終于辦起來了,孩子們也有了學中文的地方。(鄭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