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對外漢語教師的授課經(jīng):用好課堂的每個10分鐘
作為一名在荷蘭中文學校的對外漢語老師,陪著孩子一天天成長,看著他們的中文水平一點點提高,我感到很欣慰。我根據(jù)在IMCPI國際漢語教師資格認證中心瑪瑞歐教育學到的教學方法,做了以下嘗試:將40分鐘的課堂分成4個10分鐘的課堂單元,用輕松的情景語言將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有機銜接。
比如,在《中華字經(jīng)》第十一課“文物”的教學中,針對“凡爾賽宮、金字塔狀、泰姬陵墓、彼得教堂”這16個字的教學,我設(shè)計了4個步驟。

首先,以提問的方式進入第一個10分鐘?!靶∨笥?,今天老師要帶你們?nèi)ヂ糜?,你們喜歡旅游嗎?”然后,我通過多媒體演示播放圖片,第一張以飛機的圖片引入,先到法國參觀凡爾賽宮,再到埃及參觀金字塔,再后來到印度的泰姬陵,最后飛到羅馬的彼得教堂。這個環(huán)節(jié)已經(jīng)輕松地抓住孩子們前10分鐘的注意力,成功地刺激了孩子們的視覺神經(jīng)。
在第二個10分鐘,通過泛讀、領(lǐng)讀,師生改變音調(diào)高低,緩慢誦讀,學習小動物變化表情交替朗讀等多種形式變化,又一次成功地刺激了孩子們的聽覺神經(jīng)。
接著,我又用一句話過渡:“那讓我們一起來回憶一下剛才旅行中看到的建筑的樣子,把它們用動作表示出來好嗎?”孩子們馬上活躍起來,在這個10分鐘里,孩子們很快可以邊做動作邊配合文字進行朗讀了,有一部分學生已經(jīng)會背誦。

最后,我說:“讓我們再回到剛才的旅行中,看誰能最快地用4個字說出我們?nèi)ミ^的地方吧?!庇谑?,我便再讓孩子們通過看圖片說出文字,并在桌上找出對應(yīng)的4字字條。
這40分鐘的課堂,成功地抓住了孩子們每一個10分鐘的注意力。在之后的教學中,我嘗試著把這個方法運用到漢語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同樣收到了不錯的效果。希望越來越多的社會有識之士加入到對外漢語推廣事業(yè)中來,為漢語推廣事業(yè)獻上綿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