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外漢語教師葡萄牙里斯本孔子學院教學記

剛來葡萄牙里斯本大學孔子學院時,我接手的是本科生漢語五的課程。我拿到的名單上顯示,選修該課程的學生共有15名。后來,其中一名發(fā)郵件告訴我,他去意大利留學了,便剩下14名學生了。雖然按慣例,每次上課都要點名考勤。但對學生熟悉之后,有時我并不點名,只是數數人數。
他們是大三的學生,非??蓯?。我不善于記名字,但善于形象記憶。我總覺得郭雅敏像《哈利·波特》里的女主角,何麗娜應該叫歐麗雅。除了留學的那位,還剩3名男生,應該比較好記,但我卻鬧了個笑話。
去年10月底,開學月余。我觀察到,馬秀歌同學經常和米迪同學一起上下課。但有一天我發(fā)現,馬秀歌和一名新生一起來了,也是名男同學,和米迪長得很像,心里想是不是米迪的弟弟?。块L得這么像!一邊想著,一邊繼續(xù)點名,然后我問新同學叫什么名字,同時請他到講臺來登記。他說:“我叫米迪?!薄澳闶敲椎蠁??”我睜大了眼睛驚訝地問,“可是,原來的米迪我認識,你,我怎么不認識了呢?”他說:“我就是米迪。”原來,那天米迪把留著的絡腮胡子刮掉了,對我來說就像變了個人,以為來了個新同學。后來,米迪的胡子又慢慢地長起來,又變回了原來我認識的那個米迪。
葡萄牙的成年男性喜歡留絡腮胡子,走在街上,看到不少男性留著胡子。絡腮胡子遮住半個臉,有沒有胡子,我覺得差別還是很大的。接連兩個星期,每次上課看到米迪,我都覺得自己很好笑,會不自覺地笑出來。不知道多年以后,米迪是不是還能記得老師鬧的這個笑話。
在國外從事漢語教學,正是這些可愛學生的純真以及與他們的文化交流認知,讓我們能夠戰(zhàn)勝面對不同文化的恐慌,盡快適應環(huán)境,完成教學任務,也趕走想家的惆悵。
南開大學一位老朋友說,要把她教過的、結下友誼的外國學子的故事、照片編輯成書出版,期望她早日如愿。對我來說,和學生們的交往是教學相長的促進,是溫暖的互助,是美好的回憶。有些外國學子學習中文是以進入跨國公司得到工作機會為目標的,有些學子學習中文則是因為喜歡中國文化,希望將來能到中國工作,能到中國的某個城市居住。
學子們的理想鼓舞著我們這些對外漢語教學老師努力把中文教好,并以一己之力為傳播中華文化添磚加瓦。這是我們漢語推廣工作者的動力,是一種無名的榮耀。這些,都是執(zhí)教的收獲和安慰。想到這些,就會忘記話多傷神、粉塵過敏、頸椎病……(作者系葡萄牙里斯本大學孔子學院漢語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