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里的故事:“夫”和“婦”
“夫”和“婦”
(漢字里的故事)
孟德宏
進入青春期以后的美好“良人”,男性就是“郎”,女性就是“娘”。如同盛花期的花朵一樣,人生最美麗的時刻也就是這個階段。所以詩人禁不住吟唱道,“如何讓你遇見我,在我最美麗的時刻”。如果有幸在這個時刻,兩個青年男女能夠彼此相遇并共浴愛河,這就是生命里非常重要的一個漢語詞匯:夫婦。
“夫”是一個會意字,從大從一。“大”字的甲骨文字形,就是一個頂天立地的“人”的形象,“大”字中的“一”,是“人”向左右直接張擴開的手臂之形?!胺颉睆摹按蟆保砻鬟@是一個“人”,從“一”,表明這不是一個一般的人,而是帶有一個標(biāo)志性符號“一”的人。這個“一”是什么呢?東漢文字學(xué)家許慎在《說文解字》里說是“象簪也”,并進一步闡發(fā)道,“周制以八寸為尺,十尺為丈。人長八尺,故曰丈夫”,從而把“夫”與“丈”結(jié)合到一起,對“丈夫”一詞進行了訓(xùn)釋。為什么戴了“一”這個簪子的“人”就是“丈夫”呢?因為在中國古代社會,“冠而后簪,人二十而冠,成人也”。也就是說,男子戴了簪子,就意味著“成人”了,“成人”之后就要“婚配”,成為自己配偶的“丈夫”。
與“夫”相對應(yīng)的就是“婦”,二者其實是一組同源詞。成年婚配的男性叫做“夫”,成年婚配的女性叫做“婦”。
“婦”這個字的繁體字字形寫作“婦”?!皨D”也是一個會意字,從“女”從“帚”,字形傳遞出來的語義信息是“女持帚灑掃也”。事實上,女性在家庭生活中所從事的活動很多,這里唯獨取“持帚灑掃”,是擇取諸多活動中的標(biāo)志性特征?!俺种銥摺保隙ú皇恰白魍鞲!?,而是“服侍”,所以,許慎直接將“婦”音訓(xùn)為“服也”,這里的“服”就是“服侍”“服務(wù)”之義;進行“服侍”提供“服務(wù)”的人,內(nèi)在心理特征就是馴順服從,也就是“俯”,就是“伏”。
從最初的受精卵“巳”,到發(fā)育成“胎”,再到出生為“子”,長大為“人”,繼而再到青年男女“郎”“娘”,直到男女成年結(jié)合為“夫婦”,繼續(xù)創(chuàng)造出新的生命,這就是生命循環(huán)往復(fù)、生生不已的過程。這個復(fù)雜的生命過程,漢字都生動而形象地記錄下來了。這真是讓所有識讀漢字、使用漢字、傳承漢字的中國人值得驕傲的事。
(作者系北京外國語大學(xué)中國語言文學(xué)學(xué)院對外漢語系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