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華文教育大會校長論壇舉行 聚焦華文教育新挑戰(zhàn)
中國僑網(wǎng)4月12日電 據(jù)《歐洲時報》報道,歐洲華文教育大會校長論壇4月11日在線上舉行,來自18個國家的260多位華校代表參加了論壇。巴塞羅那孔子文化學校董事長麻卓民,歐洲時報常務副社長兼文化中心負責人鐘誠和法國巴黎精英中文學校宣琛校長做了專題講座,同時來自塞浦路斯,希臘,西班牙及瑞典的華校代表分別分享了他們各自學校的發(fā)展和經(jīng)驗。

針對疫情期間各種網(wǎng)絡中文學校對傳統(tǒng)華文教育學校的沖擊,有著20多年辦學經(jīng)驗的麻卓民校長指出,網(wǎng)絡教學是一種積極有益的嘗試,但也是疫情期間的無奈之舉?!霸评镬F中”的網(wǎng)絡教學方式固然新穎,但是“面對面”的教學師生感情能更好地傳達華文教育的意義。移民族群的存在不僅僅只是靠生命的延續(xù),還必須有文化的延續(xù),這是海外中文教育的實際意義。海外華文學校不僅是一個教授語言文字的場所,更是一個延續(xù)族群親情的場所。傳承中華民族文化,即符合華人利益,也符合所在國的愿望。我們從事的中文教育是華人的”留根工程“,也是當?shù)卣摹毕Mこ獭?,所以“融入”是華文教育最好的選擇。
宣琛校長則重點分享了她在辦學過程中的心得:做有根有夢有愛的精品華文教育。她認為,海外華文教育一直被稱作“留根工程”,所以離不開對中華文化之根意識的培養(yǎng)。純粹的語言教學是比較有限和枯燥的,更多滿足學生認知上的饑渴,但如果用語言作為載體,就能讓學生學習更多更有趣的文化知識。中國地大物博、5000年文化博大精深,怎么講得完,怎么看得完。作為一項留根工程,華校的任務應該也必須在中華文化上面早下功夫,下足功夫。比如教材配套的文化拓展大綱,文化手抄報,古詩詞、經(jīng)典誦讀,傳統(tǒng)節(jié)慶文化,尋根活動,文化知識競賽等。
鐘誠常務副社長認為,中文學校之所以在全世界方興未艾,其核心動力是中華傳統(tǒng),核心資源是生生不息的華裔新生代,而核心推手則是孩子的家長。在中文教育內部的這場因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而起,因疫情而加快步伐的變革中,孩子連同他們的家長的心到底站在哪一邊,才是決定華文教育未來的關鍵。面對線上教育的沖擊,他創(chuàng)造性提出在線化、個性化和家園化的解決方案。
鐘誠還指出,中文教育決不能只教不用,只教不玩,所以,中文教著教著,就必然要向祖籍國尋找動力、向傳統(tǒng)文化汲取魅力,并用娛樂互動去增加學習的吸引力。讓自己族群以外的主流社會,更多了解過去和現(xiàn)在的中國,才是華裔以自尊的姿態(tài)融入所在國社會一個明智之舉。
本屆歐洲華教大會亦得到歐洲各華文學校的熱情支持和認可,校長們認為,疫情中歐洲華校面臨極大的挑戰(zhàn),首屆歐洲華文教育大會的召開促進了華校間的交流分享、資源共享、互相扶持、優(yōu)勢互補,達到多方共贏的目的,對歐洲的華文教育產(chǎn)生非常深遠的影響,令歐洲的華校管理和師資力量更加專業(yè)化,信息化建設更加完善,從而全面推進歐洲華校的蓬勃發(fā)展。
大會秘書長王彩育表示,有幸和大家一起親歷這次盛會,感慨于大家堅持辦校的不易,感動于大家憑著自己對華文教育的情懷和信念,堅持弘揚和傳承中華文化。相信校長們、老師們豐富的辦校經(jīng)驗、專業(yè)的管理方法和辦學熱情定會激勵更多的人參與到國際中文教育中來,推動國際中文教育的大發(fā)展。
參加大會的黃珍理校長也認為,在大會上,英國的華校校長向歐洲同仁那里學習了很多,“因為我們懷揣著同樣火熱的初心,抱著同樣的家國情懷和辦學理想,是華文教育事業(yè)把我們鏈接在一起,我們的歷史背景,文化自信和與時俱進的精神將永遠指導我們克服所有的困難前行?!?王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