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語”讓我們更親近——義烏中外商戶的語言經(jīng)
新華社杭州5月18日電 題:“外語”讓我們更親近——義烏中外商戶的語言經(jīng)
新華社記者齊琪、趙悅
每天下午四點左右,浙江義烏商貿(mào)區(qū)菜市場都會迎來一天中最忙碌的時刻。膚色各異的顧客穿梭在攤位之間,挑選著自己的生活必需品。
“巴噠噠(土豆),巴薩勒(洋蔥),要不要?”攤主趙建蘭一邊忙著裝袋稱重,一邊用阿拉伯語向客人推薦自家新鮮的蔬菜。
中文、英語、阿拉伯語……在“小商品之都”義烏,有許多語言高手隱藏在市井。在這里奮斗打拼的中國人為了拉近與外商客戶的距離,耳濡目染地學習說外語,努力與國際“接軌”。
“我說阿語,客人聽了會有親切感,更愿意光顧我的攤位?!眮碜越鞯内w建蘭已經(jīng)在義烏打拼了十幾個年頭,如今她的微信好友里,外商占了一大半。
從“做生意”到“做朋友”,在日益開放的義烏工作、生活,她對這些年的變化感觸很深。
“現(xiàn)在我用外語打招呼,他們都用中文回答我。有的外國人,流行詞說起來一套一套的,比我懂得都多!”趙建蘭說,如今外國人都在學中國話,她學的外語就少了很多“用武之地”。
同一市場內(nèi)經(jīng)營調(diào)味品生意的陳飛明是義烏本地人,他是一位自學成才的“阿語高手”,自家店里上千種來自海內(nèi)外的貨品,他都能說出阿語或者英語的叫法。
正在店里選購商品的敘利亞商人莫法克與陳飛明已經(jīng)是相識近十五年的好朋友,二人交談之間,阿語和中文“無縫切換”。
“中國是我的第二個故鄉(xiāng)!”莫法克說,自己學中文,既是為了做生意,更是為了同中國人做朋友?!爸形牟缓脤W,我現(xiàn)在還在上中文課?!蹦诵χ弥形恼f。
“以前我們經(jīng)商的人如果不會說外語,就爭取不到客戶,做生意容易‘吃虧’?,F(xiàn)在外國人都在學中文,會說流利的中國話成了常態(tài)?!标愶w明笑著說,“不學中文,不融入中國的生活,他們才‘吃虧’?!?/p>
來自荷蘭的李八哥驚嘆于中國日新月異的變化,已經(jīng)來義烏九年的他在這里找到了自己的“歸屬”,如今經(jīng)營著自己的餐廳和酒吧?!斑@幾年中國變化太大,生活太方便了?!崩畎烁绺嬖V我們,他的中文也是“自學成才”。
“因為我們義烏越來越有名氣,中國的影響力越來越大!”陳飛明驕傲地說,“人好景好生活好,所以才能留得下人,留得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