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2015年兩會:政府改革“三清單”有望成亮點
中國僑網3月4日電 一年一度的中國兩會3日在北京拉開帷幕。境外華文媒體表示,每年的兩會既是中國討論發(fā)展的“一年之計”,也是中國未來一個時期內發(fā)展大勢的“風向標”。四個全面、三個清單已經點亮了兩會,期待著其“點亮”中國未來各個領域的發(fā)展。
“四個全面”成主角
法國《歐洲時報》4日社論表示,從中國輿論會前熱議的程度可以推斷,“四個全面”將在本次兩會扮演主角。3日開幕的政協會議,俞正聲做的報告已經印證了這一點。
文章認為,盡管“四個全面”中的四個提法,并非始于今日,但似乎與當今中國現實等量齊觀,即發(fā)現其重要性與深意所在。相信此次兩會將以探索“改革的最大公約數”之“全面”心態(tài)為主心骨,出臺或實施更多的、新的深化改革措施,作為中國經濟結構轉型、產業(yè)升級創(chuàng)新的強有力支撐。
香港《大公報》網站4日文章稱,俞正聲在做報告時,特別提到了“四個全面”。而“四個全面”進入公眾視線只有3個月,顯示政協報告的與時俱進。
香港《文匯報》文章表示,走向前臺的“四個全面”戰(zhàn)略,成為此次兩會熱點。這套治國方略能否有效落實,兩會顯然是一個重要的觀察點。
香港《商報》4日評論《聚焦改革發(fā)展 發(fā)力“四個全面”》一文指出,正是“四個全面”治國理政新布局下,謀劃全年發(fā)展大計的2015年全國兩會尤顯其不平凡。
中國命運的新改革征程從去年“破竹之勢”開局,行至今年“關鍵節(jié)點”。如何尋找改革最大公約數,推動改革“落地生根”,讓百姓有“獲得感”?未來兩周會期里,全國政協委員和全國人大代表將在中國民主政治殿堂上推動各項改革措施的落實、為經濟持續(xù)健康穩(wěn)定發(fā)展把脈獻策。
政府改革“三清單” 有望成亮點
香港《文匯報》4日援引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海南)改革發(fā)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的話表示,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料會將政府改革“三張清單”,即負面、責任、權力清單明確地提出來。他認為,此舉有望成為政府職能發(fā)生根本性轉變的標識,有望成今年政府工作報告的亮點。
遲福林認為,面對當前一些地方“不作為”或“亂作為”的情況,應該引入新的激勵機制,以往以GDP為考核指標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現在應該將公共服務、社會評價及第三方評估等機制納入考核體系,“要以權力約束權力,用社會監(jiān)督約束官員執(zhí)政的權力,才能使政府積極有為?!?/p>
他強調,形成考核激勵機制并不意味著GDP不再重要,而是GDP增長背后的質量更加重要,“不能以破壞環(huán)境、大量粗放地使用資源為代價,未來對GDP的考慮,重點應放在公平、可持續(xù)上?!?/p>
《歐洲時報》、香港《文匯報》指出,四個全面、三個清單已經點亮了兩會。期待著其“點亮”中國未來各個領域的發(fā)展,點亮海內外炎黃子孫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中國夢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