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媒:研究助理難找 臺灣研究單位面臨人才荒
中國僑網(wǎng)4月1日電 據(jù)臺灣《經(jīng)濟日報》報道,雖然月薪高于22K(2.2萬多新臺幣,下同),但臺“國立大學”、“中研院”等學術(shù)研究單位,近幾年卻遇到研究助理招募不易、流動率高的困境,尤其是生命科學領(lǐng)域,讓不少學者憂心,未來生技產(chǎn)業(yè)更可能面臨人才荒。
陽明大學生命科學系暨基因體研究所所長蔡亭芬,幾年前找到“長壽基因”,報告登上國際期刊,但備受矚目的研究仍很難找研究助理;“國家實驗研究院”實驗動物中心主任余俊強也說,研究助理幾個月就換人很常見,甚至有的實驗室貼出招募研究助理公告,很久都沒人應征。
“中研院”公共動物設施管理委員會主席楊瑞彬也坦言,研究助理來來去去,有的要攻讀學位辭職、有的找到待遇更好的工作就轉(zhuǎn)換跑道。為了避免研究助理流動率大,造成實驗數(shù)據(jù)出現(xiàn)落差,“中研院”還針對鼠房的研究助理訂出工作SOP,只要幾天訓練就能讓新人快速上手,避免人力流動造成實驗出錯。
蔡亭芬表示,“考進來只有一個要求,跟動物相處愉快就好。”實際到實驗室走一趟,研究助理得將針頭插入跟針一樣細的老鼠尾巴靜脈血管里,或是替老鼠插胃管喂藥;還有助理作果蠅實驗,要將僅兩粒芝麻大、被迷昏的果蠅依公母分類,且常一口氣就要分兩萬只才能實驗。
蔡亭芬說,研究人力原本以博士班為主,但現(xiàn)在變成得依靠碩士、大學生,由于碩士兩年就畢業(yè),“等于每年都在訓練新手,對需長期發(fā)展的研究不利”。
陽明大學生命科學系暨基因體研究所教授林照雄說,生命科學不像其他科系有證照在手,愿意投身研究領(lǐng)域的人越來越少,他擔心島內(nèi)正起步的生技產(chǎn)業(yè),人才會相對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