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設(shè)為首頁
首頁華文媒體

新西蘭華媒大咖七律詩為新疆兵團軍墾人“打Call”

2017年11月08日 21:31   來源:中國新聞網(wǎng)   參與互動參與互動
字號:
中國僑網(wǎng)圖為海外華文媒體代表與第一代新疆兵團軍墾人一起扭秧歌?!≡Аz
圖為海外華文媒體代表與第一代新疆兵團軍墾人一起扭秧歌?!≡Аz

  中新網(wǎng)烏魯木齊11月8日電 (袁晶 趙雅敏)“雄師十萬過險關(guān),千里征程熱血還。揮戈西北戰(zhàn)戈壁,改天換地建家園。戍邊永垂將軍史,更有英靈代代傳。喜看麥浪瓜果香,唯我英雄在兵團。”連日來,在新疆兵團采訪的新西蘭中華新聞通訊社副總編任雪冬感觸頗深,以一首七律詩抒發(fā)他對新疆兵團第一代創(chuàng)業(yè)者,及堅守在邊疆一線的新疆兵團人的敬佩之情,為新疆兵團人打Call。

  在發(fā)回的報道中,他如是寫到“據(jù)說當年北屯的土地并不能用于種植……官兵用人力牲畜從很遠的地方把土挑來,用人來代替(牲畜)犁地,就這樣一點點把北屯建設(shè)起來,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浸透著老一代軍墾戰(zhàn)士的血和汗”、“這是第一代拓荒者,一位名叫曹介凡的80多歲大娘,從她滄桑的臉上我看到了歲月留給她的瘢痕。這張臉曾經(jīng)俊俏優(yōu)雅,青春無悔……老人家揮別富饒的故鄉(xiāng),一路追隨那位1951年進疆的轉(zhuǎn)業(yè)干部。歲月如梭,幾十年相濡以沫,扎根邊疆,苦盡甘甜在耄耋的幸福之中……”

  11月1日至7日,來自16個國家的18家海外華文媒體開展“行走中國·2017海外華文媒體走進新疆兵團”主題采訪活動。期間,他們深入新疆兵團第十二師、第十師北屯市、第六師五家渠市、第八師石河子市4個師市參觀、采訪。該活動由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新疆生產(chǎn)建設(shè)兵團、中國新聞社共同主辦,由新疆兵團新聞辦公室和中國新聞社新疆分社承辦。

  一周時間,海外華文媒體高層代表在新疆兵團廣袤的大地上來回奔波近2000公里,所到之處看到了新疆兵團軍墾人“戰(zhàn)天斗地”所創(chuàng)下的輝煌成果。任雪冬告訴記者:“在第十師北屯市德仁老年公寓里,我見到了一位第一代軍墾人,她的故事深深打動了我。當時,我摟著那位老大娘都掉下了熱淚?!?/p>

圖為“行走中國·2017海外華文媒體走進新疆兵團”采訪團在新疆兵團軍墾博物館前合影?!≡?攝
圖為“行走中國·2017海外華文媒體走進新疆兵團”采訪團在新疆兵團軍墾博物館前合影?!≡?攝

  任雪冬想起在第十師北屯市德仁老年公寓里,與第一代軍墾人一起扭秧歌的一幕,83歲的曹介凡是第一代軍墾人。17歲時,放棄優(yōu)厚條件,追隨丈夫來到新疆,在相當艱苦的條件下,墾荒種田、戍守邊疆,將一生都獻給了新疆兵團。

  任雪冬說:“在我們所到的采訪點,接觸到的每一個人,如當?shù)仡I(lǐng)導、解說員、護林員大部分都是‘兵二代’,他們都在繼承著老一輩的事業(yè)——建設(shè)自己的家鄉(xiāng)。同時,也欣喜地看到了‘兵三代’在各個領(lǐng)域努力的工作,為家鄉(xiāng)發(fā)展貢獻著一份自己的力量,這讓我的內(nèi)心很受觸動。”

  他說:“在行程的最后一站,走進新疆兵團軍墾博物館,我看到新疆兵團人屯墾戍邊的輝煌歷史后,情不自禁地以一首七律詩,獻給這里的第一代軍墾人?!?完)

【責任編輯:李明陽】
中國僑網(wǎng)微信公眾號入口
網(wǎng)站介紹 | 聯(lián)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供稿信箱 | 版權(quán)聲明 | 招聘啟事

中國僑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未經(jīng)授權(quán)禁止復制和建立鏡像 [京ICP備05004340號-12 ]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2001262]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8315039 舉報郵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5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關(guān)注僑網(wǎng)微信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另类一区,看片 国产 一区,无码专区中文字幕视频在线,国产成人无卡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