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華媒在“語堂故里”探尋“語堂世界”
原標題:海外華媒在“語堂故里”探尋“語堂世界”
中新社漳州11月22日電 (張金川 何凌霄)是什么樣的家庭和鄉(xiāng)土環(huán)境造就了林語堂?懷揣這樣的目的,美國華興報副總編、美國紐約商務出版社副總編姚風明22日來到了“語堂故里”福建省漳州市。
林語堂是福建漳州人,于1966年定居臺灣,曾三次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提名,是中國現代集作家、翻譯家、語言學家于一身的著名學者。
“林語堂先生對中華文化和世界文化的貢獻,無需多言。”姚風明認為,林語堂文化影響深遠,到今天,依然能夠分享林語堂先生的知識結晶。
參觀林語堂紀念館、林語堂故居,“語堂故里”濃厚的“語堂文化”氛圍讓姚風明找到了答案:經濟上的開放和引進,使得漳州人有了“兼容并蓄”的包容性;漳州人勇于探索,有著開拓進取的民風。
為深入探究林語堂其人及文化,來自21個國家和地區(qū)的36家海外華文媒體代表從林語堂紀念館出發(fā),開啟“行進中國·海外華文媒體漳州行”。他們還與當地專家學者一起研討“林語堂文化與海外華文媒體”。
“林語堂先生全面、系統、立體地向世界介紹、傳播中華文化,呈現中國和中國人的形象,糾正和改變了外國人的中國觀感?!毖杏憰?,閩南師范大學教授陳煜斕提出自己的觀點。
在陳煜斕看來,林語堂以英文書寫而蜚聲世界文壇,我們的研究還可以有更多、更具體的思考點。世界語堂,語堂世界,“既然是世界的語堂,就應該用世界的眼光來研究語堂世界?!?/p>
林語堂一生勤于寫作,有中英文著述達兩千多萬字,學科領域涉及文學、語言學、歷史學、教育學和中外文化交流等眾多方面。這令《捷華通訊》副總編王小璐格外崇敬林語堂,“他用不同的視角,立體、客觀地去看待世間的人和事?!?/p>
她表示,作為海外華文媒體,有著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責任,“傳播語堂文化,傳播中國傳統文化,我們要做貢獻。”
中新社福建分社社長徐德金對此頗為認同。他說,海外華文媒體在傳播中華文化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文化的傳播是我們媒體人的職責,對傳統文化、鄉(xiāng)土文化的傳播都是責無旁貸的?!?/p>
“我們是否也能從林語堂的文學創(chuàng)作中獲得一些借鑒、啟發(fā)?”徐德金提出了他的思考:林語堂用英文寫作,向西方社會講述中國故事,那他是用什么樣的語境、表述來傳達,讓西方人更容易接受的,“這些,在對外傳播中,我們都要向林語堂學習。”(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