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設為首頁
首頁華文媒體

比較視野中的海外華文媒體生存框架研究

2019年07月04日 19:18   來源:當代傳播   參與互動參與互動
字號:

  作者10年來在三大洲的調查,濃縮海外華文媒體百年興衰,展現(xiàn)華媒百年前的篳路藍縷到當前社交媒體海外繁榮的內在邏輯,凸顯全球移民傳播中海外華媒生存框架的獨特內涵

  發(fā)表于CSSCI核心期刊《當代傳播》2019年第三期。劉康杰,悉尼大學博士,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新聞學院教授

比較視野中的海外華文媒體生存框架研究

劉康杰

  摘要:遍布五大洲的海外華文媒體,163年來都是中國在海外的助推器、放大器、聯(lián)結器,同時也是極為獨特的全球媒介與文化傳播景觀,數(shù)量、種類、發(fā)行區(qū)域均居全球移民媒體之首。以比較研究為視角,它們的發(fā)展歷程折射怎樣的生存框架?與中國的互動產(chǎn)生怎樣的結果?在社交媒體的今天有何內涵?中外文研究還有十分缺乏。本課題用實地調查法、比較研究法等,通過挖掘、比較美國、澳洲、新西蘭等地的華媒發(fā)展史,梳理、總結海外華媒興衰的“生存大三角”:海外華人政治經(jīng)濟狀況、大中華地區(qū)的興衰、所在國的對外政策。課題還通過比較全球性的西班牙語、阿拉伯語與希伯萊語移民媒體,發(fā)現(xiàn)海外華媒“生存大三角”的四大內涵,包括:發(fā)展更多受到母語國影響,社交媒體時代繁榮的必然等。研究對國際傳播、文化外交、海外華人華僑政策等在理論與實踐方面都具有參考價值。

  關鍵詞:比較研究、生存框架、海外華文媒體、海外華人華僑、實地調查

  一、中國走向海外的助推器、放大器

  在國際傳播的大花園里,許多地方都生長著一叢叢獨特的鮮花,它們就是海外華文媒體。在全球媒體與比較研究的框架中,海外華媒特點非常突出。 一是歷史悠久。1815年,馬六甲發(fā)行的中文雜志《察世俗每日統(tǒng)計傳》既是海外華文傳媒的開端,也是全球范圍最早的移民傳媒之一(方漢奇,1999)。 最早的海外華文報紙1854年出現(xiàn)在美國舊金山,與其它語種相比,也是全球最早的移民報紙之一(Lai,1987)。 1856年在澳洲墨爾本的Ballarat,誕生了世界最早的中英文雙語報紙《唐人新聞紙》,類似的歷史不管在國際傳播史還是移民傳媒史都十分突出。

  特點之二是種類、數(shù)量、發(fā)行區(qū)域均居全球移民媒體之冠。 世界上有一定規(guī)模的移民傳媒有西班牙語、法語、希伯萊語、阿拉伯語媒體。西班牙語移民媒體主要在美洲發(fā)行,法語移民媒體主要在非洲,阿拉伯語移民媒體主要在歐洲、非洲。但海外華文媒體卻是全球發(fā)行,而且數(shù)量種類繁多。據(jù)2017年9月舉行的第九屆世界華文傳媒論壇統(tǒng)計,五大洲有63個國家有海外華文報紙、廣播、電視、網(wǎng)站等共1019家,華人們既能在美歐等西方國家的大都市觀看當?shù)厝A文電視,也可以在非洲肯尼亞、拉美的秘魯、阿根廷等國閱讀華文報紙,還可以在澳洲、新西蘭等地邊開車邊聽華文廣播。

  特點之三是近年來海外華文新媒體全球擴展。人類進入了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社交媒體的全球流行,使海外華媒出現(xiàn)跳躍式發(fā)展。不僅歐美大國,連南美洲小國蘇里南、非洲島國毛里求斯、大洋洲島國斐濟等都有華媒的微信公號,還有各類專業(yè)的App,如“華人頭條”、抖音日本版等。華人華僑們雖然與家鄉(xiāng)相隔千山萬水,甚至在當?shù)剡h郊,但只要有手機,就可以通過海外華文社交媒體實時了解家鄉(xiāng)、當?shù)厣鐣约敖邮芨鞣N服務。與全球性的社交媒體Facebook、Whatsapp、Twitter等相比,海外華文電子文化族群特點鮮明,在當前全球媒體文化中獨樹一幟。

  從歷史至今,海外華文媒體對海外當?shù)睾椭袊籍a(chǎn)生了廣泛、深刻、潛而默化的作用,是海外華人、中國走向世界的助推器、聯(lián)結器、放大器。首先,海外華媒傳遞所在國的各種信息,是幫助華人新移民的融入當?shù)厣鐣闹破?。同時華媒提供家鄉(xiāng)乃至全球各地的華人信息與服務,是維系華人與中國、全球華裔族群情感、生活的聯(lián)系器。還有,海外華媒是公共外交利器,不僅在全球傳播中華文化,樹立民族海外形象,所以海外華媒是中國政治、經(jīng)濟、文化的海外放大器。

  深挖海外華媒的根,是海外華人華僑,而他們從近代至今對中國發(fā)展都起到巨大而不可或缺的作用。根據(jù)2017年中國僑聯(lián)統(tǒng)計全球204個國家和地區(qū)有海外華人華僑數(shù)量7000多萬,不少人已扎根當?shù)?,具有相當?shù)纳鐣绊懥ΑK麄兘弑M全力,包括用他們的媒體,對中國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與社會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在中國深度走進全球化、華文社交媒體全球繁榮的當代,深入發(fā)掘、梳理全球傳播背景下的海外華媒發(fā)展歷程,探索海外華媒、華人與中國的三角關系,總結其發(fā)展規(guī)律,能夠以史知今,對中國的海外交流、華僑華人、國際傳播政策等都有不可替代的理論與實踐價值。

  二、相關研究與不足

  綜合學術成果、研究重點、學者背景等,在中國的海外華文媒體研究可概括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20世紀80至90年代—學科形成期。這一階段研究以傳播史為主,受到不少學界業(yè)界翹楚的關注。如新聞史學泰斗方漢奇先生在中國新聞史的許多著作中,深入介紹海外華文報紙在各大洲的歷史,并著有《海外華文新聞史—未曾窮盡的研究課題》等論文。 他還以《海外華文報刊研究》為題,1998年申請到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原中新社社長王士谷先生1998年出版《海外華文新聞史》, 著重介紹美國、東南亞、澳洲等華報,特別是總結海外華報發(fā)展與中國國內政治海外影響的內在聯(lián)系。總的來說,海外華文媒體研究這一階段主要以史料挖掘和發(fā)展概況為主。

  第二階段,21世紀的第一個十年是海外華文傳媒研究的成熟期。2001年,程曼麗發(fā)表《海外華文傳媒研究》, 系統(tǒng)梳理五大洲海外華文媒體概況,特別是報紙的發(fā)展脈絡,這是改革開放后海外華文傳媒首次在著作中成為獨立研究對象,標志著學科研究的成熟。這個時期的研究成果,已從歷史研究、報紙研究擴展到在海外華文傳播策略、效果、廣播電視乃至受眾研究,顯示學科研究的深化與拓展。

  2011年后,海外華文傳媒研究進入第三階段-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李大玖(2011)的《海外華文新媒體研究》是第一本專注于海外華文電子媒體的著作,也標志著學科研究進入新階段。 該書以美國華人社區(qū)結構的深刻變化為視角,特別是通過分析當?shù)卮箨懳幕癁楸尘暗娜A文網(wǎng)站、論壇的興起與發(fā)展,總結海外華文媒體從紙媒到電子媒體的演變。20世紀末特別是21世紀以來,大量高素質的年輕中國留學生進入美國,改變了以往華人社群以中老年為主、素質參差不齊的狀況。部分留學生成了全球最早的海外華文電子媒體創(chuàng)辦者,其它許多留學生則成為這些媒體的受眾。因此海外華文電子媒體的發(fā)展史,忠實地記錄了新一代海外華人在西方雙重文化背景中彷徨與奮斗。

  這一階段學科的研究深度和廣度上都有增加,如有學者提出從全球化和戰(zhàn)略思維角度剖析海外華文媒體(程曼麗,2014)。 彭偉步(2015)從全球化和本土化的雙重框架中審視海外華媒。他通過考察東南亞華文報紙,論述海外華報是全球本土化的體現(xiàn),地域上這些報紙全球發(fā)行,內容上通過提供當?shù)匦畔⑴c廣告,為當?shù)厝A人服務、體現(xiàn)海外當?shù)靥厣妗?近幾年來,社會進入了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海外華文傳媒發(fā)生深刻變化,以微信公眾號為代表的社交媒體,成為傳播的主力。相關研究也開始出現(xiàn),如對泰國、柬埔寨的3個華文報紙公號作案例分析。

  另外,概括海外華文媒體的英文研究,主要可分為歷史研究、媒體功能研究、文化學研究。歷史研究方面,Wang和Ryder(1999)提供了全球最早的中英文雙語報紙《唐人新聞紙》(The Chinese Advertiser)的許多細節(jié)。 Lai(1987)梳理了美國華文媒體的歷史,特別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在加利福尼亞華文報紙的史料。 在媒體功能研究方面,Lin (2010)從全球本土化角度論述了舊金山華媒對新移民的信息告知、社會融合、家鄉(xiāng)聯(lián)結功能。 Liu(2012)通過比較研究澳洲和美國華媒得出媒體“警示功能”(“Watch Dog”)不夠,缺少深入挖掘當?shù)厝A人社區(qū)、為華人而發(fā)聲的深度報道和獨家新聞。

  目前唯一一本海外華文傳媒的英文合著Media and the Chinese Diaspora(媒體與飄泊的華人)則從文化學的角度,分析美國、澳洲等地的媒體“雜交文化”(Hybridity),并指出華媒的文化悖論,既讓華人受眾們保持中華文化的聯(lián)系,也使他們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對當?shù)匚幕娜谌搿?近年來,隨著微信的全球傳播,英文相關研究也出現(xiàn)了,但主要是針對海外留學生的微信使用研究,對公共傳播、大眾傳播框架內的海外華文電子文化探討還未在EBSCO、PROQUEST等全球主要學術數(shù)據(jù)庫發(fā)現(xiàn)。

  上述中外文課題都為全球文化傳播與移民媒體研究作出重要貢獻,但是有三個不足。一,框架研究少。移民媒體、特別是海外華媒的生死是由什么外部因素共同決定?以往課題不少是個案研究,缺少對海外華媒的生存與發(fā)展的總體性研究,特別是歷史框架下的整體概括,包括媒體與社會環(huán)境、海外華人與華媒的互動關系的探討。二,縱向研究少,缺乏海外華文媒體共同歷史進程的研究。海外華媒今昔曲折多變,它們的發(fā)展歷程有多少階段?有什么共性?中國的研究曾沿用本土視角,將它們分成反帝、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新中國、改革開放時期。這些分期忽略了海外華文媒體是在海外的特點。三是比較研究不足,國際性的比較研究不多。很多中英文課題都集中在一個國家和地區(qū),缺少縱、橫向深入比較,特別是不同國別之間的移民媒體的比較。

  三、研究問題與方法

  盡管海外華媒在地域、背景、年代等方面差異很大,但本質上來說,都是海外華人辦、海外華人看、以中國文化為紐帶的媒體。結合上述中外文研究的不足,產(chǎn)生了5個研究問題:1.海外華媒的發(fā)展歷程一共經(jīng)歷了多少個階段?2.不同階段折射海外華媒與海外華人、所在國、中國怎樣的具體關系?3.發(fā)展歷程折射怎樣的生存框架?4.框架與全球主要族裔的移民媒體有何異同?5. 框架對社交媒體時代的海外華媒有何意義?

  特別是第2、3個問題,海外華媒與華人、所在國、中國的關系,不管對歷史還是現(xiàn)在、理論還是實踐,都是基礎性和全局性的問題。通過傳播史厘清海外華人與華媒的內在聯(lián)系,凸現(xiàn)海外華媒與中國政治經(jīng)濟互動的歷史規(guī)律,有助于制定切實可行的政策,推進國際傳播與對外交流,也有利于海內外學界業(yè)界理解獨特的海外華媒,深入認識外部條件對媒體的客觀制約,系統(tǒng)回答以往研究中沒有的答案。

  研究者根據(jù)這5個問題,通過實地調查法、比較研究法、歷史研究法、深度訪談法,進行了8年的海內外研究。一是實地調查與深度訪談。研究者2006年至2012年在悉尼地區(qū)系統(tǒng)調查了華文媒體、受眾及媒體環(huán)境。首先考察十個華人聚居鎮(zhèn)區(qū)中心的幾個主要報亭的華文報紙發(fā)行情況,采訪當?shù)乩?、中、青受眾代表,然后對重點華文傳媒集團如《澳洲新報》等進行專訪,通過資深員工了解華媒在上世紀80年代至21世紀的發(fā)展史,包括總體情況和重點報刊,從不同角度梳理華媒發(fā)展脈絡。

  另外是歷史研究法、比較研究法,研究者在海外華媒、華人最多的國家美國、澳洲、加拿大、新西蘭收集、分析、比較、總結第一手歷史資料,包括在近現(xiàn)代海外華報最早產(chǎn)生地—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立圖書館的影像、文字材料,澳洲海關19世紀中后期的文檔,早期報紙影印件等,以及上述4個國家當?shù)厝A人人口、移民傳媒的近代及現(xiàn)當代研究等。

  還有在專業(yè)論壇的深度訪談。研究者參加了第7、8、9屆世界華文傳媒論壇(2013年,青島;2015年,貴州;2017年,福州),這是全球規(guī)模最大的華文媒體活動,每屆均有300家以上的華文媒體參加。研究者每屆會議均采訪各洲有代表性的媒體10家以上,全面、深入梳理海外華媒的過去與現(xiàn)在。

  分析、比較、總結不同地域、年代和途徑的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海外華媒雖然在歷史、地區(qū)、背景等方面有很多差異,但是有兩個驚人相似。一是都經(jīng)歷是相似的6個發(fā)展階段:萌芽、低潮、新生、低潮、發(fā)展、繁榮。二是不管什么階段的海外華媒,它們的生存都受到三大外部力量的共同控制:海外華人、大中華政治經(jīng)濟、所在國政策,這三大力量就是控制海外華媒命運的“生存大三角”框架。

  本文主要以澳洲和美國華媒為例子,深入分析、比較海外華媒如何在生存大三角-三大外部力量控制下的歷史發(fā)展進程。案例選擇的原因有三個。一是兩國華媒數(shù)量、種類繁多、歷史悠久,分別誕生了最早的海外華文報紙和海外中英文雙語報紙,另據(jù)2017年9月世界華文傳媒論壇統(tǒng)計,兩國分別有華文報紙、廣播、電視、網(wǎng)站等共86家和45家。在163年的歷史中,兩國華媒也都出現(xiàn)過三次繁榮和兩次低潮。原因二是兩國是海外華人的主要聚居地之一,不僅華人華媒眾多,而且對全球和中國都有重要影響。原因三是兩國都是世界上有影響的資本主義國家,社會結構相似,又實行多元文化政策。在這其中,澳洲華媒在百年歷史中出現(xiàn)過國際傳播史上罕見的兩次長時間“停刊”和三次“繁榮”,特別能體現(xiàn)三大外部力量的作用。所以,本文又以澳洲華文傳媒為例深入分析,同時比較美國、加拿大、新西蘭以及西歐等地的華媒情況,從而挖掘左右它們發(fā)展的規(guī)律與力量。

  四、從澳洲華媒的生死歷程折射“生存三角”

  綜合4種研究方法的結果,從1856年至今,澳洲華文傳媒經(jīng)歷了6個階段,除嫁接階段,出現(xiàn)了三次上升時期:1894年至1957年、1982年至2000年、以及2001年至今,同時也經(jīng)歷了兩次“斷流”,1859年至1893年、1958年至1981年期間都沒有任何澳洲本土出版的華文傳媒。一個主要西方國家的移民媒體在百年中幾起幾落,不僅在海外華文傳媒史上沒發(fā)生過,在國際傳播史包括西班牙語、法語、希伯萊語、阿拉伯語移民媒體歷史中也均無記載。 為什么澳華傳媒歷程如此罕見?這是“生存大三角”框架-三大外部力量:澳洲華人的興衰、大中華的政治經(jīng)濟的起伏以及所在國政策共同作用的結果。

  (一)“生存三角”框架中“嫁接”與“凋謝”

  澳洲華文傳媒的萌芽方式非常獨特,它首先是“嫁接”而華文媒體的原生,具體地說,澳洲最早的華文媒體并不是華人辦的,而是澳洲本地白人辦的報紙?它的出生與死亡,就是生存大三角的共同力量決定的。1856年8月,世界最早的中英文雙語報紙《唐人新聞紙》在墨爾本附近的Ballarat鎮(zhèn)出版,這是一份由澳洲政府官員Robert Bell辦的一份報紙(Wang & Ryder, 1999)。 這份報紙出版的主要外部原因之一,是19世紀初以來華人勞工在澳洲的大量增加(Fitzgerald, 1996)。 Bell是當?shù)卣姆g,他在與澳洲華人的不斷接觸中,深切感受到他們的勤勞、善良,很憤怒白人對華人的種族歧視,于是辦起了一份報紙,既為日益增多的華人的權益而吶喊,又為作為翻譯的自己增加一點廣告收入。一個西方國家的政府官員為移民社區(qū)辦媒體,這在國際傳播史上至今未見記載。

  然而僅兩年報紙就停刊,之后35年該國都沒有再出版過中文報刊。 “斷流”的原因,就是“生存大三角”不能提供力量。首先是大三角的第一極,當時澳洲華人的低下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地位不足以支撐華媒(Pan, 1994)。 19世紀中期到澳洲的華人,由于中國積貧積弱不少人連中文都不會,更不要說英文了。因此有一份免費報紙他們也無法閱讀。另外,當時澳洲華人經(jīng)濟地位低,很多人在礦山工作,后來從事農業(yè)、洗衣業(yè)等高勞動強度、低技術含量的工作。華人生活貧困,整個社群廣告少,不能為報紙?zhí)峁┳銐虻慕?jīng)濟支持。

  “生存大三角”的另外兩極也如此。當時的清朝腐朽黑暗、封閉保守,不能、也不懂支持在遙遠澳洲的華報。而當時的澳洲政府,外交而言中國不能給它帶來太多利益,內政而言澳洲社會也對這群文化、歷史、習俗、語言都不同的人群心生薺蒂。因此,澳洲政府都暗中歧視、漠視當?shù)厝A人,更不要說支持華文傳媒了(Rolls, 1996)。 綜上,國際傳播史上獨特的《唐人新聞紙》和華媒“空白”歷程就是“生存大三角”的三極都不能提供力量所致。

  (二)“生存三角”框架中的“萌芽”與“凋謝”

  1894年9月,澳洲第一份由中國人自己編輯的報紙《廣益華報》在悉尼出版了,標志著澳洲華媒的萌芽。到20世紀30年代,華媒在澳洲出現(xiàn)一個小高潮,數(shù)量比第一階段增加了8倍,僅次于英文報紙,雄居該國移民媒體之首(Fitzgerald, 1996)。 同樣,這也是“生存大三角”各種力量共同作用的結果。

  首先是“大三角”中的第一極澳洲華人的人數(shù)、文化水平和經(jīng)濟力量的增強。19世紀末,在澳的華人已有近十萬人之眾。與19世紀中期相比,許多人已受過初等教育,起碼能看懂報紙了。與以前的澳洲華人社會相比,一個深刻的變化是,當?shù)厝A人社會中已經(jīng)出現(xiàn)階級分化。大部分華人,仍然是出賣勞動力為主的無產(chǎn)階級;然而小部分華人經(jīng)過長期經(jīng)濟積累,已脫離貧困變成擁有資金、生產(chǎn)資料、銷售渠道的資產(chǎn)階級。這些已經(jīng)成為資產(chǎn)階級的上層華人,更需要建立自己的媒體獲得各種信息,保護他們的利益(Rolls, 1996)。

  另一極,大中華的政治局勢為海外華媒提供了強有力的外部支持。19世紀末至20世紀30年代的中國,處在亡國邊緣,各種政治力量風起云涌,特別是推翻帝制、建立民主共和國的革命如火如荼,政治力量紛紛利用海外華媒,宣傳自己主張,鼓動當?shù)厝A人,爭取各種支持。另一方面,海外華人們與中國有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除了他們有家人在這里,他們的經(jīng)濟利益,比如與中國的絲、茶等外貿,都需要中國的政治經(jīng)濟力量配合。所以,當中國國內的政治力量尋求海外支持時,雙方一拍即合,海外華媒們便積極為千里之外的中國政局搖旗吶喊(Kuo,2009)。

  有澳洲華人和中國國內政治力量這兩極支持,19世紀末20世紀初,在悉尼和墨爾本先后出現(xiàn)9份華報。除《廣益華報》,1897年《東華新報》也在悉尼創(chuàng)刊,這是一份代表澳洲華人資產(chǎn)階級利益的媒體,后來墮落為封建?;庶h的喉舌。而墨爾本的《愛國報》、《驚東聲報》是革命派的報紙,以推翻清廷、建立共和國為目標。20世紀30年代,《民報》則同情布爾什維克。新中國建國后,由于種種限制無法實行大規(guī)模的對外傳播。因此國民黨背景的傳媒一家獨大。1955年,臺灣駐澳大使館主辦的《澳華時報》創(chuàng)刊,成為當時澳洲最大的華文媒體(Liu, 1989)。

  但1957年后,澳洲境內的中文報紙最終全部停刊,直到1982年(Liu, 1989)。 是什么原因導致這25年的“斷流”?除了辦報質量,還是“大三角”的原因。一是華人人數(shù)的急劇減少。澳洲從1901年開始,實施“白澳政策”,海外華人禁止入境。1888年澳洲華人有88000之眾,而1947年,只剩下4700人(Fitzgerald, 1996)。 因此,華人受眾數(shù)量已不能支撐媒體市場。“大三角”另外兩極,一是澳洲政府長期實行種族主義的“白澳政策”政策,雖然戰(zhàn)后有所放松但還沒有完全根除,社會環(huán)境非常不利于移民媒體。二是大陸和臺灣在上世紀中葉由于自身原因,也無法大力加強對外傳播。因此,澳華傳媒又經(jīng)歷了25年的“斷流”。

  (三)“生存三角”框架中的“重生”

  1982年3月,《星島日報》集團在悉尼創(chuàng)立《星島日報》澳洲版,打破了澳華傳媒25年空白。1985年,第二份當代華報《華聲報》、1987年原屬《香港新報》的《澳洲新報》也在悉尼出版。其它周報、雙周報、月刊等也逐漸在墨爾本、佩斯、阿德雷德等大城市出現(xiàn)。到20世紀90年代末,全澳有各類華文報刊16份。值得一提的是,華文電子媒介也從無到有。1994年9月,一聲電波劃破長空,澳洲第一個華語電臺-2CR電臺誕生,它是粵語、普通話的雙語電臺,之后其它華語電臺、乃至電視臺不斷出現(xiàn)。至2000年,澳洲華媒的數(shù)量比上一階段增加了約2倍(Liu, 2012)。

  為什么澳華傳媒能重現(xiàn)生機和繁榮,邁入新階段?答案還是“生存大三角”。一是澳洲政策的變化提供了媒體外部環(huán)境。澳洲政府在1973年最終廢除“白澳政策”,實行“多元文化”政策,給予全國各民族包括華人平等權,支持各族發(fā)展他們的獨特文化。這一政策在80、90年代還作了細化,為移民媒體構建良好的外部社會環(huán)境。二是當?shù)厝A人政治經(jīng)濟力量、人口的翻天覆地之變。因為廢除“白澳政策”,華人在澳首次與白人實現(xiàn)了平等,獲得了全部政治權利。另外,華人還可以移民澳洲并擔保親屬移民,因此從上世紀70年代中葉起大量香港、臺灣、東南亞的華人來到這里,華媒的讀者市場擴大并有了保障。

  另一極,中國大陸與香港均對澳華傳媒產(chǎn)生深遠影響。因為1989年的社會風波,不少大陸留學生到了澳洲。1993年澳洲政府最終允許29000多名在澳大陸留學生成為澳洲永久居民,自此大陸移民逐漸成為澳洲華人社會的主角。90年代后,大陸經(jīng)濟社會的不斷發(fā)展,也使得移民留學澳洲的人數(shù)不斷增多。這不僅形成了穩(wěn)固的華文傳媒受眾市場,也使得香港、臺灣背景的華媒辦報方針轉向大陸背景的華人讀者。還有部分大陸背景華人辦起了媒體,或者進入了華媒工作,使得原有以“港臺味”為主的華媒變得越來越有“大陸風格”(Collins, 2001)。

  另外,香港對澳華傳媒也提供了不少或缺的支持。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香港社會的進步,為西方包括澳洲輸出大量技術移民和留學生,他們成為華媒的受眾市場的中堅份子。香港媒體也成為海外華媒的助推器,如《星島》、《新報》、《明報》等紛紛在海外發(fā)行當?shù)匕妫龠M了當?shù)厝A媒市場的重生和繁榮。因此“生存大三角”是這一階段澳洲華媒“鳳凰涅槃”的根本力量。

  (四)“生存三角”框架中的發(fā)展階段

  21世紀以來,澳洲華媒進入了新的繁榮。一是華媒數(shù)量猛增,據(jù)2017年9月舉行的世界華文傳媒論壇統(tǒng)計該國共有華文報紙、廣播、電視45家,比上一階段增加了2倍多,另有網(wǎng)站50個以上、微博微信帳號等230個以上(2017年不完全統(tǒng)計),二是媒體融合加快,絕大多數(shù)傳統(tǒng)媒體都運營網(wǎng)站、微博、微信、網(wǎng)絡廣播、視頻等,三是社交媒體跨越式發(fā)展,各種綜合性、專業(yè)性的微信公號不斷出現(xiàn)。

  澳洲華文傳媒進入新的繁榮階段是因為“生存大三角”的強大力量。一是新世紀華人數(shù)量大規(guī)模增長。早在2006年,澳洲統(tǒng)計局的數(shù)字表明使用華語的澳洲人口有4465,200 萬人,占全國第二位,僅次于英語使用者。澳洲移民局2011年統(tǒng)計,華人數(shù)量已占澳洲新入籍公民的第一位,還有龐大的大陸留學生人群。一個體系完整的華人傳媒市場在澳洲已經(jīng)形成,而且受眾市場的特點是以具有強烈的媒體消費渴求、渴望接受新知識、新事物的技術移民和留學生為主導。

  二是澳洲政府“多元文化”政策和對華人和華文傳媒的態(tài)度。當代澳洲經(jīng)濟、政治、外交都需要華人和中國。經(jīng)濟上華人越來越多拉動了當?shù)叵M;政治上已加入澳洲籍的華人具有投票權,更是各政黨競選拉攏的對象。外交上國際地位高、經(jīng)濟發(fā)展穩(wěn)的中國大陸使澳洲在外交、外貿等方面都倚重。因此,當?shù)卣^續(xù)奉行“多元文化政策”,客觀上創(chuàng)造有利于華人與華媒的社會環(huán)境(Hugo, 2007)。

  還有就是中國在 “大三角”中的推動作用。一是中國政府在外交策略上重視對外傳播和塑造海外形象,采取各種措施支持海外華媒,如中新社每年都加大對海外華媒包括澳洲華媒的供稿量。第二是中國的外向型經(jīng)濟不斷發(fā)展,越來越多的公司進軍海外,不少成為海外華媒的廣告主。第三是中國社交媒體的繁榮。微信的全球傳播,使得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華人圈有了合適自己的社交媒體,當?shù)厝A人們足出不戶,就可以方便地與中國和當?shù)剡M行聯(lián)系和交流,因此各種有關澳大利亞的微信公號層出不窮??傊@三大外部力量促進了當代澳洲華文媒體的繁榮,也是澳華傳媒6個發(fā)展歷程的根本因素。

  五、從全球華媒發(fā)展歷程折射“生存三角”

  比較與澳洲相隔遼遠的美國華媒、乃至加拿大、英國、新西蘭等國的華媒歷程,能證實全球華媒發(fā)展歷程的相似性,盡管它們在天南海北,但基本都經(jīng)歷了“萌芽”、“低潮”、“新生”、“低潮”、“發(fā)展”、“繁榮”階段,而原因都是“生存大三角”的決定性影響。

  在美國,1854年在淘金華人聚居的加利福尼亞出現(xiàn)世界首份華文報紙《金山日新錄》,標志著美國華媒的“萌芽”階段,這與在華人聚居的墨爾本出現(xiàn)《唐人新聞紙》一樣。但之后由于華人在政治經(jīng)濟文化方面的低下和缺乏中國國內支持,直到19世紀末華媒都是在“低潮”階段掙扎。但與澳洲華媒“新生”時期相似,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美國華人數(shù)量不斷增多,國內反帝反封形勢高漲,中國的進步力量為了推翻腐朽的統(tǒng)治者,紛紛在海外華人聚居地通過媒體為革命而吶喊。而反動統(tǒng)治者則不甘被歷史淘汰,收買了另一些華媒為他們聲嘶力竭作垂死掙扎,因而華媒出現(xiàn)新生乃至第一個高潮(Lai, 1987)。

  可是,20世紀50年代,在美華人人口的減少導致華媒市場日益萎縮,這段時間大中華力量衰弱,也無力支持大規(guī)模對外傳播,因而雖然沒有像澳洲華媒那樣出現(xiàn)空白,美國華媒數(shù)量也跌到歷史新低(Yang,2008)。 從70年代開始,隨著新一代港臺華人移民的逐年增加,新的受眾市場又逐步形成。又由于大中華的媒體力量支持,特別是《星島日報》、《明報》分別在1972年、1981年在發(fā)行美國專版,華媒市場又進入了新的發(fā)展階段(Zhou & Cai, 2002)。 進入21世紀,由于華人、當?shù)卣?、大中華特別是中國大陸的各種積極影響,美國華媒繼續(xù)繁榮。

  與早期澳華傳媒歷程一樣,新西蘭1883年首次在奧克蘭出現(xiàn)華文雙語報紙,是當?shù)匕兹宿k給日益增多的華人勞工看的。然而,由于華人政治經(jīng)濟文化地位的低下,報紙次年就???,接著是一段長達50年的空白(Ip, 2006)。 直到1922年,因為中國國內政治力量的海外延伸,國民黨新西蘭分部創(chuàng)辦了《民聲報》。但由于華人人口不斷減少,大中華的無力支持,1972年后新西蘭華媒又全部???。直至1987年,與澳洲、美國華媒相似,《星島日報》在奧克蘭發(fā)行新西蘭版,掀開當?shù)厝A媒新一頁。21世紀初以來,由于“生存大三角”的力量,華媒總體繁榮至今(Li, 2010)。

  在地球的另一端英國,海外華文媒體的發(fā)展歷程和相距遙遠的美國、澳洲、新西蘭等也有不少相似。因為19世紀中期到英國的華人勞工逐漸增多,英國最早的華文媒體是1866年在倫敦出版的《飛龍報篇》,但與《唐人新聞紙》一樣,創(chuàng)刊幾年后就倒閉了,華文傳媒進入空白期。到19世紀末,華人數(shù)量的增多與經(jīng)濟地位的提高,1899年《中英商工機器時報》創(chuàng)刊,此后華媒進入緩慢發(fā)展期,不少報刊都為中國國內形勢所影響。1958年2月,同時出現(xiàn)了兩份傾向于國民黨和共產(chǎn)黨的華報《自由中國新聞》、《中國新聞》,但因為華人數(shù)量減少而終于???,華媒進入第二個空白期。但從70年代開始,華人移民數(shù)量的增多,新的華媒讀者市場又形成,香港媒體也來助力。 1976年7月,星島日報創(chuàng)立倫敦版,開創(chuàng)英國華媒新階段,直到21世紀初,越來越多的大陸華人,改變了華人受眾市場與華媒方針,新一輪繁榮,特別是華文電子媒體的繁榮持續(xù)至今。 總結北美、西歐、大洋洲海外華媒6個歷史發(fā)展時期的列表如下。

  用全球傳播的角度比較,不管歐洲的德國、法國,還是北美的加拿大,華媒發(fā)展歷程與上述4國都很相似。在德國,19世紀末,精通中文的學者編寫的華文期刊《日國》。很短的時間就??耍又情L達一百年的空白。直至1983年,當?shù)厝A人盧家蕃與華人邱廣南創(chuàng)辦《歐洲時報》。20世紀90年代,隨著大陸華人的增多,當?shù)厣鐣膬?yōu)化,華媒逐漸繁榮。 加拿大、法國華媒的總體歷程與澳洲、新西蘭、美國相似,兩國華媒雖然沒有像上述幾國出現(xiàn)在19世紀,華媒都是在20世紀初出現(xiàn)的。而出現(xiàn)的原因與上述國家卻十分相似,是中國政治力量的海外延伸所致。1903年,?;庶h在加拿大溫哥華創(chuàng)辦《日新報》,1907年,反帝反封建背景的《新生》、《世界報》在巴黎創(chuàng)刊。 之后華媒在兩國都出現(xiàn)小高潮。直到20世紀40年代。由于華人人口減少和當?shù)胤N族主義政策,20世紀50、60年代是低潮,70年代后因為當?shù)卣?、大中華的影響和當?shù)厝A人人口上升,華媒開始復興,直到21世紀的新繁榮。 所以,總體上海外華媒的發(fā)展階段是非常相似的,而相似的原因就是三大外部力量的共同控制。

  六、“生存大三角”的四大內涵

  梳理、比較、總結上述多個國家的海外華文媒體發(fā)展歷程,回答本論文的4個研究問題,海外華媒發(fā)展一般都經(jīng)歷了“嫁接、低潮、萌芽、低潮、發(fā)展、繁榮”階段。而造成的這種全球性發(fā)展歷程相似的原因,就是它們的生存三角框架由三大外部力量-海外華人、所在國政策、大中華政治經(jīng)濟共同決定的,如下圖1所示。然而,深入挖掘這個這個框架,還有4個深刻的內涵有待回答:1.所在國制定海外華人華媒政策的基礎?2. 大中華政治經(jīng)濟影響海外華媒的原因?3. 框架與其它全球性移民媒體的異同?4.對當今華媒發(fā)展的意義?

  海外華文媒體生存大三角的內涵之一是,所在國根據(jù)什么制定有關海外華人與華文媒體的政策?所在國是基于它們社會的主體利益制定政策,從而作用于海外華人與華文媒體。美國、加拿大、澳洲、新西蘭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都出現(xiàn)了“排華法案”,其它國家也都出現(xiàn)過敵視華人、包括華媒的時期。這是因為內政而言,當時華人威脅到四個國家的社會利益,特別是部分中下層人的利益;外交而言,中國積貧積弱,給其它國家的利益不多,其它國家可以較少顧忌,所以不少國家都歧視華人包括他們的媒體,甚至通過制定歧視性政策來保護社會主體利益。被主流社會所排斥,華人華媒的發(fā)展當然緩慢。而20世紀末以來,海外華人們?yōu)椴簧賴业恼巍⒔?jīng)濟、外交及社會消費都帶來種種利益,而且,一個日益強大的中國,既可以提供給其它國家各種利益,又使它們有所顧忌。所以,目前許多國家都客觀上維持有利于海外華媒的“多元文化政策”。

  生存大三角的內涵之二是,海外華媒與中國政治經(jīng)濟深刻互動,雙方存在著兩種互動聯(lián)系。一是從中國方面分析,海外華媒是中國政治集團必不可少的全球媒體公共外交工具。20世紀初風起云涌的革命與反革命的斗爭,政治力量雙方都把它們作為必須的海外宣傳工具,因此成為它們的生存支撐力量之一。現(xiàn)在,中國政府出于國際形象考慮也在大力支持海外華文新媒體。所以如果大中華政治經(jīng)濟力量強大,就能延伸至海外,成為海外華媒的重要推動力之一;如果力量薄弱,海外華媒生存就失去了一個支撐。二是從海外華媒方面分析,海外華媒是由海外華人創(chuàng)辦、為海外華人服務的,海外華人都與中國有千絲萬縷的經(jīng)濟、文化、情感等方面聯(lián)系。華人們便通過海外華文媒體,與大中華的政治經(jīng)濟力量保持各種隱秘或公開的聯(lián)系,以達到他們的各種目的。所以,海外華媒與中國有著千絲萬縷的各種聯(lián)系,是中國媒體、文化利益的海外延伸。

  生存大三角框架內涵之三是,海外華媒與西班牙語、希伯萊語、阿拉伯語移民媒體的發(fā)展史有同有異,在全球都顯示出華媒生存框架的獨特性。首先,4種移民媒體的相似點是都受當?shù)匾泼裆鐓^(qū)和所在國政策影響。例一是移民媒體史上較有影響的希伯萊語移民媒體。它主要在19世紀初發(fā)源于美國,這是因為19世紀末,美籍猶太移民經(jīng)過長期努力,逐步在當?shù)卣谓?jīng)濟領域崛起,使他們的移民媒體出現(xiàn)并開始繁榮。 到20世紀60年代以來以色列的發(fā)展,加上美國多元文化政策,使得猶太移民媒體出現(xiàn)新高潮。例二是近年歐美地區(qū)的阿拉伯語移民社交媒體,因為中東地區(qū)21世紀以來的新動蕩,阿拉伯國家難民近年越來越多人漂泊歐洲。思鄉(xiāng)心切與羈旅之苦,使得海外阿拉伯人紛紛在社交媒體創(chuàng)立各種族裔信息交換群組,成為特殊的移民媒體景觀。

  而在生存大三角框架的視角下,海外華媒與與西班牙、阿拉伯語移民媒體最突出的相異之處是,后兩者較少受到母國政治經(jīng)濟的影響。一是在北美等地的西班牙語媒體,相當部分并不是西班牙本土人士創(chuàng)立的,而是由南美洲阿根廷、中美洲哥斯達黎加等說西班牙語的近二十個拉丁美洲國家的人們創(chuàng)立的。所以北美西班牙語移民媒體,體現(xiàn)的是不同洲際的“雜交文化”(Hybrid culture),自然和西班牙在政治經(jīng)濟方面聯(lián)系不緊密(Xu,2006)。 二是阿拉伯語媒體。阿拉伯語國家眾多,每個國家的文化、歷史、習俗等都有很多不同,有的甚至互相沖突,因此海外阿拉伯人并不像海外華人那樣,成為相對固定的整體,同時阿拉伯語移民媒體也更多在體現(xiàn)出與當?shù)氐奈幕s糅,勝于阿拉伯本土的影響(Adoni, Caspi, & Cohen, 2006)。

  生存大三角框架內涵之四是,以微信涉外公眾號為代表的海外華文社交媒體必將繼續(xù)繁榮,全球擴展。人類社會進入了社交媒體時代,隨著微信公號、華文App的全球流行,海外華文媒體電子文化將繼續(xù)成為獨特的全球媒體文化景觀,這是什么原因?今天只是歷史的延續(xù),答案還在“生存大三角”里。首先,當前海外華人的大量增加,特別是不少90后、00后“互聯(lián)網(wǎng)原住民”的出國、定居,客觀上給海外華媒構筑了豐厚的土壤。另外,中國國際傳播的格局由過去的“政府+主流媒體”拓寬成“政府、主流媒體+企業(yè)+個人”的全新模式,使得大中華對外傳播的力量與影響繼續(xù)增加。加上全球不少國家實行多元文化政策,因此盡管海外華媒有不少個體會被淘汰,但總體上的繁榮成為必然。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織就時空的今天,網(wǎng)絡讓中國與海外華人、乃至全球實時相連,而這其中,許許多多個“節(jié)點”就是海外華文微信公號、App等社交媒體。因此,在全球化時代深入探索海外華文媒體這個生存大三角框架,在當代中國有不可代替的重要意義。

  七、以史知今話必然

  對于海外華文媒體生存大三角的內涵,還需要補充二兩點。一是在論述中沒有涉及媒體內容、人員等因素,它們固然也是海外華媒生存的根本力量。但從某種意義而言,媒體社會歷史大環(huán)境對生存最為關鍵。二是海外華文媒體宏觀相似、微觀差異極大。在同一個國家的海外華文媒體都有很多不同,更何況不同大洲的華媒。比如,在東南亞地區(qū),華媒的情況就極為多樣。所以,提出海外華媒的生存框架,只是為認識它們的總體發(fā)展提供參考,不否認它們的具體差異。

  總體而言,海外華媒生存大三角的每個要素,都不是孤立的,而是不斷運動、相互影響、此消彼長的,一個因素的強弱變化都會影響到其它因素,從而影響它們的發(fā)展歷程。如,大中華力量強大,能給海外華媒和海外華人更多的支持,提供給所在國更多的影響和利益,就能減少所在國制定不利政策的機率,營造華媒良好的外部環(huán)境。因此,海外華文媒體生存大三角框架既是它們163年來生存的形象總結,也使學界和業(yè)界理解它們的理論建構,華媒正是在這三大變量的相互運動中,生存、發(fā)展或衰落、滅亡,經(jīng)歷著不同的歷史階段。

【責任編輯:于淇】
中國僑網(wǎng)微信公眾號入口
網(wǎng)站介紹 | 聯(lián)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供稿信箱 | 版權聲明 | 招聘啟事

中國僑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jīng)授權禁止復制和建立鏡像 [京ICP備05004340號-12 ]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2001262]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8315039 舉報郵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5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注僑網(wǎng)微信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另类一区,看片 国产 一区,无码专区中文字幕视频在线,国产成人无卡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