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設為首頁
首頁經濟科技

海歸7年創(chuàng)業(yè)傳奇:從放牛娃到“云計算先鋒”(圖)

2015年07月27日 09:31 來源:南方日報 參與互動
字號:
趙淦森。(受訪者
趙淦森。(受訪者 供圖)

  “雖然看起來像個學生,實際上我已是有點年資的教授了。”這是華南師范大學計算機學院教授趙淦森在不少座談會的開場白。他謙稱的“有點年資”,包括只花了3年時間從講師成為正教授,在華南地區(qū)最先研發(fā)云計算科研成果,入選“坐擁”6位部長、20多名院士的中國大數據專委會,與張亞勤、李開復同時入選中國電子學會云計算專家委員會,他曾是母校中山大學軟件學院畢業(yè)典禮觀禮席上最年輕的老師……

  2008年,趙淦森回國時,“云計算”在國內還是個陌生詞匯,每次推廣這個“新鮮事物”,趙淦森常被迫“畫大餅”描繪該領域未來的廣闊前景;7年后,趙淦森和他的科研團隊已成為華南地區(qū)影響力巨大的云計算先鋒,科研成果不僅推動我國掌握戰(zhàn)略新興領域的核心技術,還吸引美國商務團“上門”取經,接到美IT巨頭建立科研合作的橄欖枝。

  從被反對到結碩果 投身云計算躋身業(yè)界第一方陣

  2008年,當30歲的趙淦森從英國回到國內的時候,“云計算”還是個陌生的概念,在華南地區(qū),基礎幾乎為零,很少人和它打過交道。然而,趙淦森卻清楚,這是科研前沿,也是自己未來主攻的方向。在中山大學任職兩年后,趙淦森作為優(yōu)秀人才被華南師范大學計算機學院引進。當趙淦森決定組建團隊全身心扎進云計算這個全新領域時,卻激起了不少反對聲音,比如“這玩意兒太虛了,搞幾年也不一定出成果”。

  在埋頭苦干的第3年,趙淦森迎來了“開花結果”。趙的團隊回憶,最忙碌時趙淦森曾經連續(xù)兩個星期每天只睡3個多小時。

  2013年,趙淦森幫助華南師范大學云計算的科研實現(xiàn)“從0到1”的轉變,獲得在云計算以及大數據方面在華南地區(qū)明顯突出的科研優(yōu)勢和成績,推動我國掌握部分戰(zhàn)略新興技術安全可控的核心技術,并獲廣東省科學技術獎三項、廣東第二屆金博士獎。

  趙淦森的專業(yè)水平得到了同行認同,獲聘正教授時他只有33歲,是“廣州市珠江科技新星”;入選多個領域頂級的學術組織——與張亞勤(原微軟副總裁)、李開復(原谷歌副總裁)等業(yè)界大拿同時入選中國電子學會云計算專家委員會;獲邀擔任近10個國內外學術會議主席。

  也是從這一年起,趙淦森和他的團隊陸續(xù)迎來豐收。與全球最大的銀行之一匯豐銀行建立長期的科研合作關系,重點突破金融大數據和信息安全的技術;美國IT巨頭也聞訊尋來,伸出橄欖枝希望與其建立科研合作。

  如今,趙淦森帶領團隊在云計算、大數據和信息安全的關鍵技術突破上屢戰(zhàn)屢勝,躋身國內業(yè)界第一方陣。美國“棱鏡”事件發(fā)生之時,趙淦森已研發(fā)出“用一把鑰匙打開兩把鎖”的信息安全高新技術——用戶將數據存在服務器會加密一次,傳輸時再加密一次,然而當用戶使用這些經過兩次加密的數據時卻只需要一組密碼即可打開。

  類似的科研成果提升了國內企業(yè)的自主技術水平:協(xié)助多家上市企業(yè)完成安全可控的云計算系列產品的研發(fā)和提升,幫助廣東電子工業(yè)研究院增強其G—CLOUD云操作系統(tǒng)的安全性——該系統(tǒng)后入選工信部優(yōu)秀安全可控云計算解決方案,并獲得國家發(fā)改委的資助。

  他告訴筆者,華南師范大學云計算領域的國家級科研平臺已在建設中,和全球知名硬盤廠商西部數據的合作也在洽談中。

  從講笑話到心里話 應充分挖掘中國高??蒲谐晒?

  如今,“云計算”已成為人們掛在嘴上的“時髦詞”,然而它究竟是一朵什么樣的云,它將給當下和未來帶來什么變化,很多人卻說不清。

  自詡“華南地區(qū)公開講云計算講得最多”的趙淦森經常用比喻來說明問題。這個工科概念在他的描述中變得有趣、浪漫。

  “把數據比作錢。就像錢原先放在自己口袋,現(xiàn)在放在別人口袋,當下要解決的是怎樣讓這筆錢放在別人的口袋中,還能夠按照自己的意愿花銷或者存儲?!?/p>

  “云就是不管你走到哪里,你抬頭就能看到它,只要你需要,它一定會在你身邊。”

  ……

  然而,說起科研成果轉化要面臨的挑戰(zhàn)時,趙淦森的“筆法”就沒有這么浪漫了。

  在今年“五四”青年節(jié)(廣東)省委書記胡春華赴華南師范大學調研參加的座談會上,趙淦森分享了一個值得深思的笑話:“據說當年某個研究所要解聘一個員工。因為研究所太窮了,沒有錢賠給員工,就讓他去保險柜里隨便拿幾個專利來代替賠款。結果,那個員工靠著其中一個專利開發(fā)了一個化工產品,成為億萬富翁?!?/p>

  他說,硅谷靠著高校和科研機構,其創(chuàng)新能力天下無敵。中國的高校和科研院所也有大量的科研成果可以轉化,但是沒有充分挖掘。

  “我經常跟朋友說,我去海外留學拿了100多萬元人民幣的獎學金,覺得賺翻了。畢業(yè)后,學校告知我,我的博士研究成果賣出的價格是800萬歐元。太虧了!這從側面反映了國外對科研成果的充分利用和挖掘。我們應該加大力度推動高校參與建設新型科研機構,更加深度地開發(fā)和利用高校的科研成果,建設優(yōu)秀的孵化器?!边@是趙淦森真正想分享的心里話。

  “我用了3年左右完成了從沒有職稱到正教授的過程。一般這個過程需要15年—25年。我能快速發(fā)展,是因為我得到了很多讓我去參與、學習和鍛煉的機會,并獲得提升。”座談會上,趙淦森以自己的成長為例談道,“青年科研人員是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的主力之一,也是我們現(xiàn)在強調建設高水平大學的儲備力量。如果青年科研人員能夠擁有更加寬松的科研環(huán)境、潛心攻關,他們都是有能力快速成長并承擔起重要任務,高校的科研水平和創(chuàng)新能力也會隨之提升?!?/p>

  從放牛娃到“云先鋒” 立志用科技構造更美好的社會

  校園媒體稱趙淦森是從“放牛娃”進擊到“男神學霸”的學術小巨人,而趙淦森也常轉述妻子對自己的形容——“鳳凰男”。

  高一時因為被同桌“刺激”,英語單詞不熟練的趙淦森愣是把兩冊《新概念》里的96篇英文課文全部啃下來、一字不差;考托福除了聽力,其他全部滿分;“玩”夠了物理考試滿分,和同學變著花樣“玩”如何考精準的分數,賭注是一個月的早餐。

  靠著勤奮,進入中山大學計算機專業(yè)學習的趙淦森,在4年后被保送攻讀研究生,成為村里第一個研究生;遠赴英國肯特大學攻讀博士期間,他獲得全額獎學金資助。博士畢業(yè)后,趙淦森進入甲骨文公司歐洲研發(fā)中心任高級工程師,參與世界領先的數據庫和云計算平臺的研發(fā)。

  在趙淦森看來,這成長的每一步,都是從零開始,這恰恰是成長的魅力所在。

  “我們從最草根的階層一步步往上努力,我們的科研同樣是從零起步。成長的路不容易,但是路在腳下,你走了也許就通了。希望大家堅持理想,刻苦地走下去?!?/p>

  掌握互聯(lián)網前沿技術的趙淦森現(xiàn)在有了更遠大的目標——用科技構造更加美好的社會。前不久,趙淦森利用網絡發(fā)動30多名好心人為重度地中海貧血患兒捐血。接下來,他將邀請業(yè)界專家共同開展一系列特別的科技講座,這些向企業(yè)家開放的高端講座不收錢,企業(yè)只需出示兩張捐血證就可換取10張入場券。

  邊遠地區(qū)也留下了趙淦森的足跡。去年,趙淦森從繁重的科研任務中抽身,奔赴西藏,為當地科技干部和專家培訓信息安全技術和最新的信息技術等。他告訴筆者,將帶著新技術跑更多的偏僻地方。

  現(xiàn)在,趙淦森仍不時想起做出歸國決定的那個場景。2008年,在泰晤士河邊與外國同事共同觀看中國衛(wèi)星升空直播的趙淦森突然感到異常失落,“電視里的國人雖然和我一樣黃皮膚、黑頭發(fā),但是衛(wèi)星升空這件事卻和我沒有任何關系。能做的,只是看看電視新聞”。

  “那一刻,我特別想拉一個中國人一起歡呼;那一刻,我決定回國,用我的科研成果為科技強國做點什么。”

  趙淦森回來了,做到了;未來,他將做得更多。(趙琦玉 連澤純)

【編輯:金嘉龍】
中國僑網微信公眾號入口

>經濟科技頻道精選:

網站介紹 | 聯(lián)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供稿信箱 | 版權聲明 | 招聘啟事

中國僑網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和建立鏡像 [京ICP備05004340號-12 ] [京公網安備:110102001262]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8315039 舉報郵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5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注僑網微信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另类一区,看片 国产 一区,无码专区中文字幕视频在线,国产成人无卡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