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海歸博士回鄉(xiāng)組建團隊 致力人體組織器官再造
2012年,一個“80后”寧夏籍女博士返回家鄉(xiāng),立志在寧夏籌建國內一流的組織工程中心,致力于人工再造皮膚、骨頭、角膜等組織器官,為國民健康賦予新內涵,繼而做好戰(zhàn)略儲備。
她就是留學澳大利亞8年,畢業(yè)于昆士蘭科技大學,留校擔任研究員并被委以重任的謝巖。
順道探親成了回鄉(xiāng)前奏
“天時地利人和”,這是謝巖領悟最透徹的典故,她能毅然離開澳大利亞回國,正是應驗了孟子的這番論述。
2010年,謝巖應邀參加寧夏海內外高層次人才交流會。此時的她,已是昆士蘭科技大學生物健康醫(yī)學創(chuàng)新中心一名身扛數(shù)個國際項目的干將,身兼博士生導師,待遇優(yōu)厚。
謝巖原本只是回家鄉(xiāng)探親,順道去交流會看看。
交流會上,她遇到了寧夏醫(yī)科大學總醫(yī)院院長楊銀學,話題自然而然地轉到了組織修復與重建上。相當投機的談話,讓她認識到寧夏醫(yī)科大學總醫(yī)院在發(fā)展組織器官修復與重建事業(yè)上的決心和魄力。
“可能是骨子里有一種沖動,我竟然有了重回故土的念頭,一心想把尖端知識和技術帶回祖國,帶回寧夏?!敝x巖坦言。
得知女兒打算放棄在澳大利亞的美好前景,準備“打道回府”,謝巖的父母驚愕不已。正在努力學習英語、打算移民養(yǎng)老的父親怎么也想不通。
“國內做人、做事的準則與國外完全是兩碼事,只有理想、才華和抱負是遠遠不夠的!”
“沒錯,哪一個‘海歸’不是滿腔熱血,心懷抱負??墒?,他們表面光鮮,難免遭遇重重考驗。”
“東西方文化差異很大,你回來相當于從零開始,何必要找苦吃、找罪受?更何況,你跟導師怎么交代?”
……
父親說得沒錯,謝巖是昆士蘭大學Zee Upton教授和David Leavesley教授夫婦從教以來唯一的中國留學生。謝巖的出眾表現(xiàn)令兩位教授欣慰不已,并非常放心地交付給她一些重要合作項目,身處異鄉(xiāng)的謝巖被這對“外國爸爸和媽媽”當作女兒一樣。
雖然同樣十分震驚,但兩位教授還是認可了謝巖的想法,為她辦理了相關手續(xù)。送行時留下一句暖暖的話:“親愛的孩子,有困難隨時Call我們,我們會親自過去幫你!”
2012年4月初,謝巖踏上了回國航班。4月11日,她與寧夏醫(yī)科大學總醫(yī)院簽約,致力于人體組織器官的再造。
讓科研項目更接地氣
要開展組織器官再造,平臺的搭建是基礎。寧夏此前沒有相關研究平臺,工作必須從零開始。
寧夏地處西北,思想意識相對保守,“組織工程”這一概念在寧夏是相當新鮮和前衛(wèi)的,需要大量時間和精力去闡述組織工程中心組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期待得到大家的認同和支持。
最終組織工程中心的建立被作為考察對象而處于靜止狀態(tài)。
這對于一個一腔熱血、壯志沖霄的“海歸”來說,猶如晴天霹靂。
由于免疫系統(tǒng)突然紊亂,謝巖病倒了?!安恢榔渌擞袥]有察覺,但我知道我得的是心病?!敝x巖說。
躺在病床上,她開始思考問題所在。
在中國,天然的組織器官還未曾被合理利用和保存,再造組織器官對于寧夏來說的確是一個不接地氣的項目。
天然組織器官移植,是修復功能喪失組織或器官的重要救治手段。中國組織器官移植居全球前列,但移植來源是最短缺的國家之一。因此,解決組織器官來源匱乏,勢在必行。
“組織器官再造被按下暫停鍵,何不借機補上天然組織器官保存和利用空白?”柳暗花明又一村,謝巖眼前一亮,立刻精神抖擻起來。
“如果因地制宜,調整項目,建立國內首家組織器官庫,不但整合了天然組織器官資源,解決天然組織器官的保存和利用問題,還能大幅提高臨床治愈效果,延長病人生命,提高生命質量。”病愈不久,謝巖帶著一份非常接地氣的方案,站在院長楊銀學面前。
堅守夢想 籌備萬事
組織器官庫項目符合地方實際情況,得到了院里高層的一致肯定,報衛(wèi)計委立項很快獲得通過。
謝巖又恢復了活力,一頭扎進組織器官庫的設計、標準制定、人才培養(yǎng)等工作。
目前組織器官庫平臺正在裝修中,5名專業(yè)技術工作人員已培養(yǎng)到位,平臺將于2016年10月正式投入使用。
同時,謝巖團隊攜手寧夏紅十字協(xié)會,一起推動寧夏地區(qū)器官捐獻及移植工作的全面開展,組織器官捐獻及移植被越來越多的社會群體所接受。團隊還聯(lián)合寧夏醫(yī)科大學總醫(yī)院燒傷整形美容外科, 緊鑼密鼓籌備了自體皮膚細胞醫(yī)學美容臨床應用、組織工程皮膚修復燒傷創(chuàng)面兩個項目,預計近期投入臨床,更多患者將受益于這兩項技術。
漸漸,謝巖的工作方式開始“入鄉(xiāng)隨俗”。她主動與醫(yī)院急診、神經(jīng)等近20個科室互動,指導他們設計科研項目,申請科研基金,撰寫發(fā)表國際期刊SCI文章,為寧夏組建了一支專業(yè)的組織器官保存、再生及移植領域的人才梯隊,推進了臨床與科研的結合。
“打通了各個關口,將來更有利于各科室與組織器官庫、組織工程中心協(xié)同作戰(zhàn)?!边@是好學的謝巖在百忙中參加工商管理碩士學習中學到的知識。
回國以來,謝巖得到了國家、地方政府及寧夏醫(yī)科大學總醫(yī)院的大力支持,申請并獲得各類資助16項,金額達600萬元,在國際著名期刊發(fā)表論文SCI共計9篇,入選“2014寧夏海外引才百人計劃”“2014澳中杰出校友獎青年獎”及“2015寧夏科技創(chuàng)新領軍人才”。
今年銀川“1·05”公交縱火案受害患者的救治工作十萬火急,這正是考驗謝巖團隊的時刻。她帶領團隊24小時之內供給燒傷病人皮膚移植體等價值約300萬元物資。
各業(yè)務科室及行政部門的同事們越發(fā)覺得,這個“80后”“海歸”女博士不簡單,她志向高遠,才華橫溢,很友愛、很頑強。(馬欽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