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歸夫婦回國當果農 高科技葡萄一串可賣400元

金秋季節(jié),丹桂飄香,在金華金裕葡萄物種研究所內,一個個葡萄大棚也進入了收獲季節(jié),各式各樣的葡萄掛滿了藤架。每天清晨,都可以看見兩個年輕的身影在葡萄架下忙碌。他們就是雙雙從日本回國從事高科技農業(yè)創(chuàng)新研究的碩士生———張正和俞丹萍。
金華金裕葡萄物種研究所位于石門農場的金華市國家級農業(yè)高新科技園區(qū)內,占地200多畝,共有400多個葡萄品種。近年來,金華葡萄品種在全國各地的名氣越來越大,新疆、云南、貴州、安徽、河北、廣西等地都到金華來引種新品種葡萄苗,這其中就少不了張正和俞丹萍的功勞。
下決心回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
1984年出生的張正是日本早稻田大學計算機碩士,1982年出生的俞丹萍是東京工業(yè)大學計算機碩士。兩人是大學同學,碩士畢業(yè)后張正在日本一家研究光學儀器投影的企業(yè)上班,俞丹萍則直接留校當了助教。兩人從相愛到結婚,小日子過得挺幸福。
親朋好友都認為他們會一直留在日本工作,因為那邊的事業(yè)發(fā)展前景較好。然而,2012年,為了金華的葡萄產業(yè),他們放棄了國外優(yōu)厚的待遇,回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從事農業(yè)高科技研究。“我小學畢業(yè)后就隨父母去了日本讀書,對中國的農村并不太了解,只知道中國是農業(yè)大國,而中國農業(yè)的科研技術與日本相比,還有差距。當妻子小俞說,種植了30多年葡萄的岳父希望我們倆回國接班時,我一直很猶豫。因為我們倆都有10多年時間不在國內,如果要回去,就意味著要放棄國外的一切,從頭開始?!睆堈龥]有在農村生活過一天,最怕蚊子,而且連葡萄苗長什么樣子都不知道,他看到妻子下定決心要回國,最后還是跟隨她千里迢迢來到了金華石門農場。
成功轉型“金華農民”
兩個年輕人回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不能不提俞丹萍的父親———俞才瀾。俞才瀾是浙江葡萄產業(yè)協(xié)會副會長、中國農學會葡萄分會常務理事,上世紀80年代他因為在金華種植乒乓藤稔葡萄,不僅在全國名聲大噪,還走出了國門。俞才瀾創(chuàng)立的金華市金藤藤稔葡萄有限公司則成為金華葡萄界一張名副其實的金名片,成為金華農民致富奔小康的一大產業(yè)。公司成立30多年來,先后被評為浙江省農業(yè)科技企業(yè)、浙江省優(yōu)秀民營科技企業(yè)、金華市科技型農業(yè)龍頭企業(yè),一直專注于南方葡萄的種植技術、新品種引進推廣等工作,引領著南方葡萄的潮流。
張正回國后,成功轉型“金華農民”,擔任了金華市金藤藤稔葡萄有限公司和金華金裕葡萄物種研究所的經理,并與土地打成一片。人黑了,瘦了,身上經常有蚊蟲叮咬的包包。對比過去,現(xiàn)在的生活條件艱苦多了,他卻不知不覺中愛上了葡萄種植,也愛上了農業(yè)科技研究。張正說:“農業(yè)科技是個大課題,通過科技來提高食品安全系數(shù),降低農業(yè)生產成本,保護環(huán)境,我們年輕人要做的事情很多?!?/p>
目前,他們與上海交通大學簽訂合作協(xié)議書,雙方共同在金華基地建立葡萄根域限制栽培技術示范園。同時他們利用自己良好的英語溝通能力,與國外知名葡萄研究機構以及日本、匈牙利、加拿大、美國的葡萄相關單位建立友好關系,加大葡萄新品種的引育和選推力度。
一串葡萄賣400元
“我們在云南基地種了一種葡萄,名字叫‘夏音馬斯卡特’,中文名叫‘香印翠玉’,是提子和葡萄雜交后育的新品種。個大,口感好,還帶著一股特別的清香,在網(wǎng)上賣得特別好,一串能賣到400元?!甭牭饺绱颂靸r的葡萄,讓人難以置信。俞丹萍打開手機上的淘寶,看見上面的標價果然都在八九百元一公斤,還真的有不少人下單購買?!艾F(xiàn)在的年輕人都想得開,只要確實新奇好吃,貴一點不是問題。這就是高科技帶來的高效益?!?/p>
兩個年輕人自從接手葡萄園后,用現(xiàn)代化的理念管理葡萄園。2013年,金華市金藤藤稔葡萄有限公司被認定為金華市唯一的葡萄種質資源圃;2014年成為中國果品流通協(xié)會理事會員,獲得浙江省設施促早栽培葡萄金獎;浙江省精品果蔬展銷會優(yōu)質獎;2015年浙江省精品葡萄金獎;同時獲得首批金華市放心農產品示范基地稱號。
張正和俞丹萍雖在國外多年,但兩人都屬于實干型,喜歡鉆研,做事努力認真。張正說,現(xiàn)在公司正在籌建全國首家集“產學研”于一體的國內先進的葡萄物種育種園和葡萄物種示范園,加大葡萄新品種“引、育、選、推”的力度,繼續(xù)做“中國葡萄看金華,金華葡萄看金藤”,帶動金華乃至全國種植戶更快更好地掌握葡萄最新品種和先進種植技術。湖北荊州地區(qū)農民就在他們的指導下,種植了千畝藤稔葡萄。葡萄如今已成為當?shù)氐霓r業(yè)支柱產業(yè)。
期待更多年輕人從事農業(yè)
“每次我們去參加各種農業(yè)研討會,就會發(fā)現(xiàn)與會的年輕人少之又少,我們都找不到同齡人交流聊天。我經常想,如果年輕人都不從事農業(yè),我們的父輩老了之后,農業(yè)如何傳承?我們期待著能有更多的年輕人來與我們一起創(chuàng)業(yè)?!睆堈X得年輕人頭腦活絡,容易接受新事物,從事高科技農業(yè)肯定更有優(yōu)勢。
“沒有自己的育種技術,就只能跟在人家屁股后面走?!庇岬て蓟貒缶鸵恢备诟赣H身邊學習自主培育葡萄新品種,經過多年努力已經基本掌握了育種的規(guī)律和方法。他們了解到日本種植技術成熟,擁有大批優(yōu)質品種,就花巨資從日本引進了幾十個葡萄品種進行試種。成功地繁殖了大量“子孫后代”,還形象地給它們取了本地名:金華玫瑰、金華早、金華珍珠……“我們的葡萄甜、香、早、大,這就是公司在市場上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原因,在未來的一二十年我們依然會保持國內領先。近兩年已經向全國各地推廣了幾百萬株種苗。我們推廣的種苗不是賣出去就不管了,還要在種植的過程中時時進行指導,教他們現(xiàn)代化的綠色環(huán)保種植方法,確保農戶能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p>
種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干,領著農民奔小康……俞丹萍說:“目前,在貴州、云南、安徽、江西、河北、四川等多地都建立了聯(lián)合種植基地,同時在網(wǎng)上建立精品葡萄銷售平臺,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實現(xiàn)‘公司+農戶’銷售模式升級,實現(xiàn)果品年銷售超億元?!苯鹑A是公司的大本營,俞丹萍的父親用了30年的時間把400多個葡萄品種傳到了她的手上,她和丈夫決心再用30年時間提高葡萄的科技含量,再讓他們的孩子用30年的時間做大產業(yè)?!拔覀兊脑妇笆亲鼋鹑A的百年農業(yè)企業(yè)。”(李俏紅)